《咏檐前竹》是南朝诗人沈约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窗前竹子的生长姿态,通过"箨垂""叶结""荫繁""节促"等动态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风韵。后四句"风动露滴""月照影参"以声光交映的手法营造出清幽意境,尾联"得生君户牖"将竹子人格化,寄托了诗人不慕荣华的高洁志趣。全诗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体现了永明体诗歌"圆美流转"的艺术追求,是南朝咏物诗中的精品。
咏檐前竹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竹笋已破土,笋壳低垂,枝叶逐渐长出,形成翠绿枝条。
茂密的竹叶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竹节紧凑,竹竿排列得整整齐齐。
微风吹过,露珠滴落,声声清脆,月光照耀,竹影斑驳,错落有致。
能生长在您的窗前屋后,我心满意足,不羡慕那华丽池塘边的风光无限。
注释
(1)箨:指笋壳。
(2)蓊茸:表现檐竹枝叶披离之态。
(3)户牖:门和窗。
全文拼音版
咏檐前竹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出身贵族,而年幼孤贫。笃志好学,博览群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他是齐、梁文坛的领袖,首创“四声八病”之说,与谢脁、王融等创作新体诗,称“永明体”,对唐代格律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内容广泛,讲究声韵、对仗。有辑本《沈隐侯集》传世。
沈约的诗
相关推荐
咏雪奉呈广平公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咏雪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咏落梅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咏史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咏萤火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史诗·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咏贫士七首·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
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