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长白山谣》是隋朝民歌,被认为即是王薄所作《无向辽东浪死歌》。这是一首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的歌谣,热情地赞美了王薄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他那种与反动统治阶级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这首歌谣以通俗的语言、高昂的格调、热烈的感情、铺叙的手法,颇为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古代革命农民的英雄群相。
隋大业长白山谣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他对外不断发动战争,对内横征暴敛,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杨广上台以后不久,就征集全国人力物力,准备发动对高句丽的侵略战争。人民坚决反对这种战争,并连续举行了多次的武装起义。公元611年,王薄率领农民在长白山区首先举起造反的旗帜,揭开了隋末农民革命战争的序幕。《隋大业长白山谣》这首歌谣就是歌颂起义军的。
翻译注释
翻译
长白山脚下有一位知世郎,他穿着纯一色的红罗袍,外罩着鲜艳华丽的马甲。
他手持冲天的丈八长矛,腰挂寒光闪闪的宝刀。
他以獐鹿、牛羊为食,保持着勇猛豪放的生活习性。
一旦听到官军来围剿的消息,他便提刀上马,带领队伍奋勇杀敌。
是啊,与其远征辽东去战死,还不如跟随这位领袖起义反抗,即使牺牲了,又有什么可伤心的呢?
注释
(1)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公元605—616年)。
(2)长白山:在今山东省邹平县南。
(3)知世郎:王薄起义后的称号,意即了解时势,懂得历史趋向的人。这里泛指王薄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军。
(4)纯着:一律穿着。
(5)罗锦:都是丝织品。
(6)背裆:背心。这句描写王薄起义军身穿红衣,威武整齐。
(7)矟:同“槊”,长矛。
(8)侵天半:伸到半空。
(9)轮:同“抡”,旋转飞舞。
(10)官军:指隋王朝的反动军队。
(11)荡:冲击。
(12)伤:这里指悲伤。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无名氏的诗
相关推荐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王鼓吹曲·登山曲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隋侯获珠
昔隋侯因使入齐,路行深水沙边,见一小蛇,可长三尺,于热沙中宛转,头上血出。隋侯见而愍之,下马以鞭拨入水中,语曰:“汝若是神龙之子,当愿拥护于我。”
言讫而去。
至于齐国,经二月还,复经此道。忽有一小儿,手把一明珠,当道送与。隋侯曰:“谁家之子?而语吾。”
答曰:“昔日深蒙救命,甚重感恩,聊以奉观。”
侯曰:“小儿之物,讵可爱之?”
不顾而去。
至夜,又梦见小儿持珠与侯曰:“儿乃蛇也,早蒙救护生全,今日答恩,不见垂纳,请受之,无复疑焉。”
侯惊异。迨明,见一珠在床头,侯乃收之而感曰:“伤蛇犹解知恩重报,在人反不知恩乎?”
侯归,持珠进纳,具述元由,终身食禄耳。《搜神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