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北山来

〔宋代〕王安石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

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

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

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作品简介

《道人北山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之一。以景以事的发展变化,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感慨自己年年华已老,思念故乡的情感。

翻译注释

翻译

有个道人从我家乡的北山过来,问他我家东面山冈上的松树长得怎样了。

他举手指指屋脊,说现在已经长得这样高了。

新开的田地去年丰收了吧,种的果树结的果子今年也品尝上了吧?

我对道人说我出来还要回去,我的身体还健康强壮,还能从事农业劳动。

狐狸死时头正对着出生的小山丘,我这个在外飘零的游子也思念自己的故乡。

慨叹我即将老去了,我坟墓所在地的家乡怎么能忘呢!

注释

全文拼音版

dàorénběishānlái
dàorénběishānláiwènsōngdōnggāng
shǒuzhǐyúnjīnzhǎng
kāitiánsuìshōuzhǒngguǒjīnniáncháng
gàosǒuláiyúnchúshàngkāngqiáng
zhèngshǒuqiūyóuzixiāng
jiēxínglǎofénānwàng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道间即事

〔宋代〕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道德经·第二章

〔先秦〕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道德经·第一章

〔先秦〕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道德经·第三章

〔先秦〕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观内柏树赋

〔唐代〕魏徵

览大钧之播化,察草木之殊类。雨露清而并荣,霜雪沾而俱悴。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涉青阳不增其华,历元英不减其翠。

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干霄汉以上秀,绝无地而下临。笼日月以散彩,俯云霞而结阴。迈千祀而逾茂,秉四时而一心。

灵根再徒,兹庭爰植。高节未彰,贞心谁识。既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志耿介其何极?若乃春风起于蘋末,美景丽乎中园。水含苔于曲浦,草铺露于平原。成蹊花乱,幽谷莺喧。徒耿然而自抚,谢桃李而无言。至于日穷于纪,岁云暮止。飘蓬乱惊,愁云叠起。冰凝无际,雪飞千里。

顾众类之飒然,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聊染翰以寄怀,庶无亏于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