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其一》是宋代诗人翁森所作,描绘春日读书的闲适与愉悦。诗中“山光水绕”营造出幽静雅致的环境,“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以自然景物喻读书之乐,展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后四句直抒胸臆,劝人珍惜光阴、勤学不辍,并以“绿满窗前草不除”的意象,表现读书时物我两忘的悠然心境。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生机,是劝学诗中的佳作。
四时读书乐·其一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四时读书乐·其一》此诗出自翁森组诗《四时读书乐》,分咏春夏秋冬四季读书之趣。宋代文人崇尚“格物致知”,读书风气浓厚,翁森借自然景物抒写治学之乐,倡导超脱功名、以读书为精神寄托的生活方式。诗中“舞雩归咏”化用《论语·先进》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暗含儒家安贫乐道、修身养性的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下文人的审美情趣。
翻译注释
翻译
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注释
(1)山光:山的景色。
(2)槛:栏杆。
(3)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4)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翁森的诗
相关推荐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四块玉·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四块玉·叹世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四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四块玉·叹世三首·其一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四时读书乐·其四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言诗·妇女解放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四哀诗李钦叔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