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其一

〔宋代〕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作品简介

《四时读书乐·其一》是宋代诗人翁森所作,描绘春日读书的闲适与愉悦。诗中“山光水绕”营造出幽静雅致的环境,“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以自然景物喻读书之乐,展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后四句直抒胸臆,劝人珍惜光阴、勤学不辍,并以“绿满窗前草不除”的意象,表现读书时物我两忘的悠然心境。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生机,是劝学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四时读书乐·其一》此诗出自翁森组诗《四时读书乐》,分咏春夏秋冬四季读书之趣。宋代文人崇尚“格物致知”,读书风气浓厚,翁森借自然景物抒写治学之乐,倡导超脱功名、以读书为精神寄托的生活方式。诗中“舞雩归咏”化用《论语·先进》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暗含儒家安贫乐道、修身养性的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下文人的审美情趣。

翻译注释

翻译

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注释

(1)山光:山的景色。

(2)槛:栏杆。

(3)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4)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全文拼音版

shíshū··
shānguāngzhàojiànshuǐràolángguīyǒngchūnfēngxiāng
hǎoniǎozhītóupéngyǒuluòhuāshuǐmiànjiēwénzhāng
cuōtuóqiǎnsháoguānglǎorénshēngwéiyǒushūhǎo
shūzhī绿mǎnchuāngqiáncǎochú

作者介绍

翁森(1255—1326),字秀卿,号一瓢,宋末遗民。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人。据《翁氏宗谱》卷之四《行第》所载:“(森)建乡学以淑教子弟,乃构书舍三十楹,安教近远异邑诸生”。这指的是他在至元年间(1271-1294)于县东南二十五里的自家居所创办安洲书院一事。他取“朱文公(朱熹)白鹿洞学规以为训”办学并亲自讲学授徒,先后“从学者达八百多人”。

翁森的诗

相关推荐

四块玉·叹世

〔元代〕马致远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四时读书乐·其四

〔宋代〕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言诗·妇女解放

〔近代〕毛泽东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四哀诗李钦叔

〔金代〕元好问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