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遇天宝乐叟

〔唐代〕白居易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

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

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环珮合,万国会同车马奔。

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

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

欢娱未足燕寇至,弓劲马肥胡语喧。

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尊。

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

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暗锁春云。

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

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作品简介

《江南遇天宝乐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借与天宝乐叟的对话,表现华清宫今昔的巨大不同,感慨唐王朝的盛衰变迁。诗中前二十四句叙述天宝乐叟怀念华清宫昔日繁华和感慨自己的遭遇;后八句以诗人的视角向天宝乐叟华叙述华清宫当今的状况。全诗感昔伤今,深喻讽今之意,诗中处处呼应,事事关联,承转无痕,过渡自然。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诗人以中书舍人的身份,上疏论述如何解决河北藩镇之乱的问题,未被采纳。这时,朝政日荒,朋党倾轧,诗人便请求离京。七月,诗人改官杭州刺史,同年十一月至杭州。诗人便在任杭州刺史时作下《江南遇天宝乐廋》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白头老翁一边说一边哭泣,安禄山作乱前我就成了梨园子弟。

能弹着琵琶伴奏法曲,常常在华清官奉侍皇帝。

这时的天下啊,久享太平,年年十月,皇帝都驾幸华清。

千官清安,摇曳的环佩鸣奏,万国朝见,络绎的车马飞奔。

石瓮寺里,闪耀着金钿的光辉,温泉源头,熏煮着兰麝的芳芬。

贵妃婀娜地跟随着君王,娇弱禁不起珠翠的繁重。

冬雪飘飘,更觉得锦袍温暖,春风荡漾,越显出霓裳飘动。

乐还没享够,叛军已杀到京城,弓劲马肥,到处是胡语的噪音。

逃避夷狄,数不清豳土的难民,痛哭轩辕,留不住鼎湖的飞龙。

从这时落了难飘,流到南国,死了千万人,只留下我一身。

一叶孤舟,饱经江上的风浪,几杯淡酒,消磨雨中的黄昏。

涸鱼早失掉风波的凭仗,枯草曾沾过雨露的深恩。

我来自秦川你不须细问,骊山渭水都好像荒村。

新丰树老,笼罩着明月,长生殿暗,覆盖着春云。

红叶纷纷掩埋了破瓦,绿苔重重封锁了断墉。

只有宦官充当宫使,每年的寒食节开一次宫门。

注释

(1)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5年)。

(2)乐叟:年乐师。

(3)禄山:指安史之乱首领安禄山。

(4)梨园:唐玄宗时教练歌舞艺术的场所。

(5)和:指伴奏。

(6)法曲:西域各族音乐传到中原地区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相结合,到隋代正式形成法曲。

(7)年年十月坐朝元:指唐玄宗每年十月到骊山华清宫过冬。朝元:朝元阁,在华清官内。

(8)起居:群臣平日朝见皇帝,称为起居,原有问候生活情况的意思,后成朝廷制度。

(9)环佩:衣带上系的佩玉。

(10)合:聚集。

(11)万国:周代本指诸侯。这里泛指各地地方长官与周边各族的使者。

(12)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13)金钿:女子所戴镶嵌金花宝石的头饰。

(14)石瓮寺:在骊山半腰石瓮谷中,寺以谷名。

(15)兰麝:香料。

(16)温汤:温泉。

(17)宛转:体态柔美。

(18)霓裳:表演《霓裳羽衣舞》时所穿的舞衣。

(19)翻:飘扬。

(20)燕寇:指安禄山。安禄山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常驻范阳。范阳属古燕国地。

(21)胡: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各族的称呼。

(22)豳土人迁避夷狄:周族原居豳(今陕西旬邑一带)地,后因戎狄侵扰,古公宣父率族迁到岐山下的周原。这里指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逃离长安。夷狄:古代对四方各族的通称。

(23)鼎湖龙去哭轩辕:传说黄帝在荆山(今河南灵宝境内)铸鼎,鼎成,有龙下迎,乘龙而去。后人称此处为鼎湖。这里指唐玄宗去世。轩辕:即黄帝,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

(24)长生殿:在临潼华清官内。

(25)欹瓦:倾侧不正的屋瓦。

(26)坏垣:倒塌的墙。垣:矮墙,泛指墙。

(27)中官:宦官。

(28)宫使:宫中使臣。这里指派往华清官祭扫的使臣。

(29)寒食:寒食节,古代祭扫的日子,在农历清明前一天,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他抱树烧死。重耳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全文拼音版

jiāngnántiānbǎoyuèsǒu
báitóubìngsǒuqiěyánshānwèiluànyuán
néngtánduōzàihuáqīngsuízhìzūn
shìshítiānxiàtàipíngjiǔniánniánshíyuèzuòcháoyuán
qiānguānhuánpèiwànguóhuìtóngchēbēn
jīndiànzhào耀yàoshíwènglánshèxūnzhǔwēntāngyuán
guìfēiwǎnzhuǎnshìjūnruòshèngzhūcuìfán
dōngxuěpiāoyáojǐnpáonuǎnchūnfēngdàngyàngchángfān
huānwèiyānkòuzhìgōngjìngféixuān
bīnrénqiāndǐnglóngxuānyuán
cóngpiāolúnluònánwànrénjìnshēncún
qiūfēngjiāngshànglàngxiànzhōuzhōngjiǔzūn
jiǔshīfēngshìcǎocéngzhānēn
qínláijūnwènshānwèishuǐhuāngcūn
xīnfēngshùlǎolóngmíngyuèchángshēng殿diànànsuǒchūnyún
hóngfēnfēngài绿táichóngchóngfēnghuàiyuán
wéiyǒuzhōngguānzuògōng使shǐměiniánhánshíkāimé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江南旅情

〔唐代〕祖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江边

〔唐代〕薛涛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宋代〕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宋代〕田为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余香,惹鸳鸯结。

江上愁心赋赠赵侍郎

〔唐代〕张说

江上之峻山兮,郁崎嶬而不极。云为峰兮烟为色,歘变态兮心不识。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鸟为花兮猿为子,纷荡漾兮情莫拟。夏云阴兮若山,秋水平兮若天,冬沙飞兮淅淅,春草靡兮芊芊。感四节之默运,知万化之潜迁。伴众鸟兮寒渚,望孤帆兮日边。虽欲贯愁肠于巧笔,纺离恨于哀弦,是心也,非模放之所逮。将有言兮是然,将无言兮是然。

江行寄远

〔唐代〕李白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