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作品简介

《七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又别离的悲剧故事为题材,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表现了诗人寄予的深深同情。全诗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写得细腻深沉,委婉感人,堪称佳作。

创作背景

《七夕》这首诗所作年代不详,大概是白居易年轻时写下的。白居易曾有一个未能成婚的,这首诗可能是为表达了他对昔日恋人情丝难断、柔肠百结的深情而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烟云笼罩的天空中月亮在浮动,银河的秋天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牛郎织女多少欢聚的喜悦和离别的痛恨,年年都集中在这七月七日的晚上。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天晚上相会。

(2)烟霄:烟雾笼罩的夜晚。

(3)微月:初七的月亮为上弦月,只呈现一个月牙,而且光暗,所以称微月。

(4)澹:波浪起伏,流水迂回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在有云雾的空中好像在浮动。

(5)银汉:银河。

(6)秋期:指七夕。

(7)万古同:古往今来都一样。

(8)欢情与离恨:指牛郎、织女在七夕之夜相聚又分离的欢喜与悲痛。

(9)此宵:七月七日。

全文拼音版

yānxiāowēiyuèdànchángkōngyínhànqiūwàntóng
huānqínghènniánniánbìngzàixiāozhō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七哀诗三首·其一

〔两汉〕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近代〕毛泽东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近代〕毛泽东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七夕

〔宋代〕晏殊

百子池深涨绿苔,九光灯迥绿浮埃。

天孙实驾何年驻,阿母飚轮此夜来。

空外粉筵和露湿,静中珠幌彻明开。

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

七夕

〔宋代〕范镇

翠幕瑶梯百尺楼,楼前星斗自悠悠。

天家仙会能多少,未到平明已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