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怨

〔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作品简介

《征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戍,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诗中不着一个“怨”字,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工整,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创作背景

《征人怨》此诗约作于公元766—779年间(唐代宗大历年),当时吐蕃、回鹘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唐朝西北边境不甚安定,守边战士长期不得归家。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是为表现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注释

(1)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

(2)金河:即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南。

(3)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4)朝朝:每天,日日夜夜。

(5)马策:马鞭。

(6)刀环:刀柄上的铜环,用以喻征战之事。

(7)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

(8)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9)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全文拼音版

zhēngyuàn
suìsuìjīnguānzhāozhāodāohuán
sānchūnbáixuěguīqīngzhǒngwànhuángràohēishān

作者介绍

柳中庸 (?—775),名淡,中庸是其字,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叔。大历年间进士,曾授洪府户曹,不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李端为诗友。《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全唐诗》存其诗十三首。

柳中庸的诗

相关推荐

江中望月

〔唐代〕卢照邻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澈,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宋代〕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

〔近代〕王国维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

西江月·咏梅

〔宋代〕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遣兴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