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是清代诗人李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天气情况,颔联写雨水少的原因,颈联写楚地的重要性,尾联写人民长期处在饥寒交迫的现状。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深厚。
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这首诗大约作于康熙初年(1644年—1775年)。当时李渔漫游湖南等地,时值盛夏而天气寒冷,久旱不雨,因而为楚地人民担忧年成,写下了这首关心民瘼的七言律待。
翻译注释
翻译
已是五月,江上吹的风还是冷飕飕的,天气变冷,或许是应了“麦秋”这一说法。
暑天下雨不多难以有丰收的希望,但天上密云满布又反而增加忧虑(因为阴雨不利于麦收)。
整个国家的年成是丰是歉,主要看三楚地区的收成如何,两年来饥寒已遍布全国。
老百姓的命运泉倒悬着一样危险,仓库里已经没有粮食储备。请问老天爷,为什么要如此苦心与百姓为仇。
注释
(1)飕飕:寒冷之意。
(2)麦秋:麦收的时候。
(3)望岁:希望好收成。
(4)四方丰歉觇三楚:四方:全国各地。丰,丰收。歉,歉收。觇(chān):观测,窥视。这里是看、取决于的意思。三楚:古时称现在的荆州一带为南楚,吴国一带为东楚,徐州(彭城)一带为西楚。
(5)九州:指全国。
(6)悬:倒悬,危险。
(7)仓廪:贮藏谷物的仓库。
(8)绝:断绝。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渔的诗
相关推荐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夏夜玩月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夏花明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日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晚诗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夏日绝句二首·其二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