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李明府北楼》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重阳节登高远眺之景,通过苍茫的远树、湖边的村落、山间的楼阁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水画卷。后四句由景入情,以“霜降鸿声切”渲染深秋肃杀之气,以“陶令自相携”暗喻隐逸之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远,既展现了秋景的寥廓,又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的愁思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是刘长卿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此诗作于刘长卿任职期间,具体时间不详,推测为其晚年遭贬谪后所作。唐代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诗人借此登楼远眺,触景生情。“秋深客思迷”既写节令之萧瑟,亦暗含宦海浮沉的迷茫;“无劳白衣酒”反用陶渊明重阳得酒的典故,表达即便无人送酒,亦能如陶潜般自得其乐,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隐逸之思。
翻译注释
翻译
重阳佳节登上高楼远望,远处苍茫的树林显得那么低矮。
湖边草丛中点缀着几处人家,青翠的山色映照着城楼西面。
霜降时节,大雁的叫声格外凄厉,深秋时节,作客他乡的我思绪纷乱。
不必像陶渊明那样等着别人送酒来,我自可携酒独酌,享受这份闲适。
注释
(1)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2)李明府北楼:李明府(县令的尊称)所建的北楼,或指某地楼阁名。
(3)苍苍:形容树木茂密或天空辽远。
(4)人烟湖草里:村落人家掩映在湖边的草丛中。
(5)山翠县楼西:青翠的山色映衬着城楼的西侧。
(6)霜降鸿声切:霜降时节,鸿雁南飞,鸣声凄厉。
(7)客思迷:漂泊在外的游子思绪纷乱。
(8)白衣酒:典出《续晋阳秋》,重阳节陶渊明无酒,白衣人(差役)送酒而至。此处反用典故,表达自得其乐。
(9)陶令:即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后归隐。诗人以陶渊明自比,寄托隐逸之志。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诗
相关推荐
九歌·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登梓州城·其一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九日寄秦觏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九日闲居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遇雨二首·其一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九张机九首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九月十日即事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
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