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是北宋政治家寇凖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由景及情,以塞草烟光和渭水波声以铺叙远行者出发时的情景;下片进一步抒惜别之情,但加入了歌唱和别易聚难的感叹。全词仿佛由一组组镜头构成,由远及近,由景及人,一字铺陈二人的情谊究竟有多深,但分别时的浓郁不舍已经道出真相。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宋史·寇凖传》词人曾任凤翔知县,此词可能创作于词人任凤翔知县期间,是词人饯别故人时为表达对故人的惜别之情而创作的,《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无际的边草青青,无尽的暮霭沉沉,渭水桥下,水波也在呜咽低泣。暮春的早晨,绵绵春雨停歇后连微尘也不再荡起,该是上路的时候了。折一枝杨柳相送,友人的前程茫茫,不由黯然神伤,再欢会一堂会是什么时候?
再饮一杯酒吧!唱一曲离别的壮歌。感叹人生,离别太易,相聚太难。不要推辞身已醉,听我唱完这首《阳关曲》,从此后,天各一涯,惟有那一轮明月,照着你,也照着我。
注释
(1)阳关引: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八句、四仄声韵。
(2)塞草:指边草。
(3)烟光:景色迷蒙。
(4)渭水:渭河,陕西关中的主要河流之一。
(5)咽:呜咽。
(6)雨霁:雨过天晴。
(7)轻尘歇:轻微的尘土因被雨润而不再荡起,一作“轻尘敛”。
(8)攀折: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因“柳”与“留”音谐,折柳即以示挽留。
(9)黯然:这里指别离之情。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0)又:一作“有”。
(11)甚:什么。
(12)阕:本指一段音乐,这里指歌曲。
(13)欢聚:一作“欢居”。
(1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15)彻:一首歌曲终了。
(16)千里自此共明月:本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营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桂枝香·吹箫人去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遗老斋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
饮鸩非君命,兹身亦厚亡。
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
不见千金子,空余数仞墙。
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伤辽东战亡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秦中吟十首·其九·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