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宋代〕寇凖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作品简介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是北宋政治家寇凖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由景及情,以塞草烟光和渭水波声以铺叙远行者出发时的情景;下片进一步抒惜别之情,但加入了歌唱和别易聚难的感叹。全词仿佛由一组组镜头构成,由远及近,由景及人,一字铺陈二人的情谊究竟有多深,但分别时的浓郁不舍已经道出真相。

创作背景

据《宋史·寇凖传》词人曾任凤翔知县,此词可能创作于词人任凤翔知县期间,是词人饯别故人时为表达对故人的惜别之情而创作的,《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无际的边草青青,无尽的暮霭沉沉,渭水桥下,水波也在呜咽低泣。暮春的早晨,绵绵春雨停歇后连微尘也不再荡起,该是上路的时候了。折一枝杨柳相送,友人的前程茫茫,不由黯然神伤,再欢会一堂会是什么时候?

再饮一杯酒吧!唱一曲离别的壮歌。感叹人生,离别太易,相聚太难。不要推辞身已醉,听我唱完这首《阳关曲》,从此后,天各一涯,惟有那一轮明月,照着你,也照着我。

注释

(1)阳关引: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八句、四仄声韵。

(2)塞草:指边草。

(3)烟光:景色迷蒙。

(4)渭水:渭河,陕西关中的主要河流之一。

(5)咽:呜咽。

(6)雨霁:雨过天晴。

(7)轻尘歇:轻微的尘土因被雨润而不再荡起,一作“轻尘敛”。

(8)攀折: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因“柳”与“留”音谐,折柳即以示挽留。

(9)黯然:这里指别离之情。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0)又:一作“有”。

(11)甚:什么。

(12)阕:本指一段音乐,这里指歌曲。

(13)欢聚:一作“欢居”。

(1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15)彻:一首歌曲终了。

(16)千里自此共明月:本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营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全文拼音版

yángguānyǐn··sàicǎoyānguāngkuò
sàicǎoyānguāngkuòwèishuǐshēngyànchūnzhāoqīngchénxiēzhēngānzhǐqīngqīngyángliǔyòushìqīngpānzhédòngànránzhīyǒuhòuhuìshènshíjié
gèngjìnbēijiǔquètànrénshēngzuìnánhuānbiéqiěchénzuìtīngyángguānchèniànrénqiāngòngmíngyuè

相关推荐

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代〕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清代〕纳兰性德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夸父逐日

〔先秦〕佚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伤辽东战亡

〔唐代〕李世民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秦中吟十首·其九·歌舞

〔唐代〕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