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早春

〔唐代〕孟郊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作品简介

《长安早春》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写贵族美人探春,反映了贵族人家与田野百姓在审美上的不同,也隐约揭示出了阶级对立,对官宦人家寄寓嘲讽。此诗语言平易朴素,意境含蓄清新,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长安早春》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据《开天遗事》 云:“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 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为探春之宴。”诗人看到在晴和的早春天气,城中美人都出郭作探春之游。可是,这些从五侯第宅中出来的公子美人,他们所探的春,只是花容柳色,而农民在这早春季候所关心的却是桑麦的收成。因此,诗人发出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豪门权贵之家的华美楼房上,闪闪发光;东风袅袅,轻缓柔和,连尘土也未被惊起。

权贵之家公子喝醉后还未起床,姬妾们便争先恐后地出门探望春光去了。

权贵之家的姬妾们争相探望春光,并不是为了关心桑麦长得怎么样。

这些贵族妇女每天都去西园探春,却只是为了赏玩花柳之色。

这些达官贵人根本就不知道,农家的春光是不入豪门宅院的。

注释

(1)朱楼:指豪门权贵之家华美的楼房。

(2)惊尘:使尘土飞扬。

(3)美人:指权贵之家的姬妾。

(4)探春:探望春光。

(5)西园:泛指豪贵之家的园林。

(6)田家:劳动农民之家。

(7)五侯:本指西汉外威王商家五人同日封侯,这里泛指当时的达官豪门。

全文拼音版

zhǎngānzǎochūn
zhūlóuguāngdōngfēngjīngchén
gōngzizuìwèiměirénzhēngtànchūn
tànchūnwèisāngtànchūnwèimài
chū西yuánzhǐwànghuāliǔ
nǎizhītiánjiāchūnhóuzhái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其诗多写贫寒困顿与骨肉亲情,语言奇峭,情感深挚,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代表作《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传诵。46岁中进士,曾任溧阳尉,一生穷愁潦倒。诗风瘦硬奇险,开中唐“苦吟派”先河,韩愈赞其“横空盘硬语”,对后世寒士诗风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长安晚秋

〔唐代〕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观长安城图

〔宋代〕陆游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蝶恋花·戊辰岁长安作

〔金代〕元好问

一片花飞春意减。雨雨风风,常恨寻芳晚。若个花枝偏入眼。尊前细问春风拣。

醉里看花云锦烂。只记莺声,不记红牙板。留著佳人鹦鹉盏,明朝剩把长条换。

长安羁旅行

〔唐代〕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