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代〕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作品简介

《行舟忆永和兄弟》是南宋诗人周必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记事,写诗人在征途上不知道走了多久、多远;颔联写景,天寒风浪,突出了旅途上的艰辛;颈联开始抒发无时不在的思乡之情;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全诗蕴籍含蓄,意在言外,颇堪玩味。

创作背景

《行舟忆永和兄弟》大约作于绍兴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当诗人离开家乡顺江而下前往吴地时,漫长的水路,沿江的风物,无处无事不触动他的乡思,于是写了这首七律,以兄弟之忆,表故乡之思。

翻译注释

翻译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帆,直下吴中,不知走了多远。只记得,几回回停舟,几回回解缆。

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也仿佛冻结,挂在天边。空阔的江面上,无风,浪也翻卷。

故乡的青山,常在眼前;一声雁唳,更使我神情黯然。

船工捉得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的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眷念。

注释

(1)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

(2)系缆:系住缆绳,指停船。

(3)家山:家乡之山。

(4)常在眼:谓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但仍时时浮现在眼前。

(5)寒雁:深秋之雁。

(6)关情:南飞之雁鸣,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长年:古代对船工的称呼。

(8)南来鲤: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

全文拼音版

xíngzhōuyǒngxiōng
guàfānchénghuílǎnhuíxíng
tiānhányǒuyúnyóudòngjiāngkuòfēnglàngshēng
shùdiǎnjiāshānchángzàiyǎnshēnghányànzhèngguānqíng
chángniánnánláikǒngyǒuyīnshūzuòpēng

作者介绍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祖父定居庐陵(今江西吉安)。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其诗喜次韵,喜用典。有《平园集》。

周必大的诗

相关推荐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代〕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行香子·芙蓉

〔明代〕高启

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雁来时节,寒沁罗裳。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霜。

兰舟不采,寂寞横塘。强相依、暮柳成行。湘江路远,吴苑池荒。恨月蒙蒙,人杳杳,水茫茫。

行香子·寓意

〔宋代〕苏轼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三山作

〔宋代〕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行路难二首·其一

〔唐代〕高适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行京口至竹里

〔南北朝〕鲍照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行香子·秋与

〔宋代〕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行香子·春日迟迟

〔宋代〕赵师侠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渐郊原、芳草萋萋。夭桃灼灼,杨柳依依。见燕喃喃,蜂簇簇,蝶飞飞。

闲庭寂寂,曲沼漪漪。更秋千、红索垂垂。游人队队,乐意嬉嬉。尽醉醺醺,歌缓缓,语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