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是由元代汤式所做的散曲,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的又一杰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题材进行发挥。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从形式上看,本曲别具特色。
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
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剧问此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元明散曲中也出现了一些借题发挥之作,或以《西厢记》为题材,或代拟剧中人物口吻抒发自己的感情,汤式的这首《蟾宫曲》就是其中的一例。当然,这里的“莺莺”“张郎”“红娘”都是借名,并非实指剧中人物,而是借人们熟知的故事来表现一种恋人的心绪。
翻译注释
翻译
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禁暗暗叫一声张郎又骂一声张郎,说不清心中的情感。看东墙角下落花乱纷纷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会儿,又絮絮叨叨缠着她说个没完。
入夜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渐渐西下,风儿微微,纱窗开着一扇闭着一扇。终于梦见了同张生欢会,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只觉已肝肠寸断。
注释
(1)蟾宫曲: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小令兼用。又名“折桂令”等。
(2)东墙:《西厢》故事中崔、张的界墙。
(3)絮:缠着人琐琐碎碎地说话。
(4)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怀王曾在此梦与巫山神女交合,后人遂以“高唐”喻男女欢会之所。
(5)萦:牵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蟾宫曲·咏西湖
西山雨退云收,缥缈楼台,隐隐汀洲。湖水湖烟,画船款棹,妙舞轻讴。野猿搦丹青画手,沙鸥看皓齿明眸。阆苑神州,谢安曾游。更比东山,倒大风流。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蟾宫曲·弊裘尘土压征鞍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竟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
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蟾宫曲·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蟾宫曲·金陵怀古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
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蟾宫曲·长沙怀古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为招魂?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蟾宫曲·山间书事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
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蟾宫曲·自乐
想天公自身有安排,展放愁眉,开着吟怀。款击红牙,低歌玉树,烂醉金钗。花谢了逢春又开,燕归时到社重来。兰芷庭阶,花月楼台。许大乾坤,由我诙谐。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蟾宫曲·梦中作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