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离恨

〔宋代〕苏轼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作品简介

《点绛唇·离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上片描写歌女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遭遇,下片特写歌女们的泪斑与残粉,全词成功塑造了一位“泪美人”的形象,并为婉约词提供一种经过“雅化”的新风貌。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轼还朝,除判登闻鼓院。见宫中大量养歌女供皇公贵族享用,不禁对歌女发出同情之音,作《点绛唇·离恨》该词以慰藉之。

翻译注释

翻译

月转换下沉了,乌鸦啼叫起来,华丽的堂室里响起了传递离情别恨的音乐。美女们愁苦烦闷,竟然顾不上罗衣被脱下来。

清亮的斑斑泪,挥洒后而柔肠寸断。憎恶人们发问,只好背着灯光暗暗地把泪水擦掉,连同脸上的化妆粉揩干净了。

注释

(1)月转乌啼:表明夜深。

(2)画堂:古代宫中彩绘的殿堂。

(3)宫徵:这里泛指音乐。宫: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徵: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级。

(4)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5)褪:脱落。

(6)嗔:发怒。

(7)搵:揩拭眼泪。

(8)残妆:被侵乱过的妆颜。

全文拼音版

diǎnjiàngchún··hèn
yuèzhuǎnhuàtánggōngzhǐshēnghènměirénchóumènguǎnluótuì
qīnglèibānbānhuīduànróuchángcùnchēnrénwènbèidēngtōuwènshìjìncánzhuāngfě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点绛唇·桃源

〔宋代〕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