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五云山》出自毛泽东之手,发表在《党的文献》1993年第六期上,全诗28字,写于1955年。此诗与《看山》和《莫干山》同时写于游历杭州美景之时,同样是写景抒怀的即兴之作。这首诗通过具体地描写了诗人游览五云山自身感官的感受,意在表现诗人心中美好闲适的情调,而这份情调是来源于当时我国的大好形势,同时其中也暗藏了毛泽东独自登山,融化身心于自然之中,暂逃于尘世之外的欣喜。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七绝·五云山》这首诗属风景涛,抒发了诗人的欢快心情,这与当时我国的大好形势是分不开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年里,“全党党员的精神面貌是比较好的,继续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作风和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国家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取得了伟大的成绩。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根据宪法的规定,选举了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被选为全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这个时期,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进展。祖国大地生机一片,欣欣向荣,在这样良好的背景下,诗人、国家主席毛泽东在游杭州五云山时写下了这首优美的风景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五色彩云在五云山顶环绕飘荡,向远处与众多山峰相连,近处山脚下即是钱塘江堤岸。
如果有人问杭州什么地方最美,在这座山中你可以听到野莺婉转鸣叫的声音。
注释
(1)五云山: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群山之一,邻近钱塘江。据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故以“五云”名之。关于山的得名,民间还流传着观音大士去西天瞻拜佛祖,路经此山,流连忘返,遗落莲花,化为五色祥云的故事。
(2)群峰:指的是西湖西南和南面诸峰,如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月桂峰、白鹤峰等。
(3)堤:指钱塘江的江堤。
(4)野莺:一种身体很小,褐黄色羽毛、嘴短而尖、叫声清脆的小鸟。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律·有所思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绝·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