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代〕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注释

(1)金陵:即建康府,今江苏南京。

(2)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3)草合:草已长满。

(4)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5)孤云:作者自喻。

(6)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7)别却:离开。

(8)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金陵驿二首·其一拼音版

jīnlíng驿èrshǒu··
cǎogōngzhuǎnhuīyúnpiāo
shānfēngjǐngyuánchéngguōrénmínbànfēi
mǎnhuālǎojiùjiāyànbàngshuífēi
cóngjīnbiéquèjiāngnánhuàzuòjuāndàixuèguī

作品简介

《金陵驿二首·其一》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作者抗元兵败被俘、押解北上途经金陵(今南京)时,以沉郁悲壮的笔调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和誓死报国之志。首联以“离宫夕晖”“孤云飘泊”营造荒凉意境;颔联化用《世说新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典故,写物是人非之悲;颈联以“芦花”“燕子”自喻飘零;尾联“啼鹃带血”用望帝化鹃典故,宣誓以死殉国的决心。全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语言凝练,用典深沉,是宋末爱国诗的巅峰之作。

创作背景

《金陵驿二首》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文学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右丞相,坚持抗元,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狱中作《正气歌》明志,终慷慨就义。其诗文如《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浩气长存,展现铁骨丹心。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谥号“忠烈”。作品饱含爱国激情,被誉为“民族气节之象征”,对后世影响深远。文天祥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

〔宋代〕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蟾宫曲·金陵怀古

〔元代〕卢挚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

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金陵怀古

〔宋代〕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金陵酒肆留别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