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上题樊氏水亭

〔唐代〕高适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

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

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

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

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

涟上不是兴趣所在,偶为世俗之事所牵累。

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经过的当时停下归棹,日暮之时对着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

不去谈论游子的忧愁,暂且得到主人贤明。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亭上酒刚刚酿成,厨房中的鱼往往很新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

自称为求做官而奔走,就居住在偏僻之处。

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煮盐在沧海之弯曲处,种植水稻在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

一年四季常安宁,百口人都无饥荒的年头。

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菱芋就长在篱笆下,渔人樵夫就在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

别县他乡很少有朋友,我的人生处境不顺。

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从前不曾逢见此君,小船已经要旋转回去。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明天又要跟你离别,别后的风浪渺茫无边。

注释

(1)涟上:《新唐书·地理志》:“泗州临淮郡有涟水县。”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北。

(2)樊氏:名未详。

(3)趣:《畿辅丛书》作“趋”。

(4)经时:历经很久。

(5)宦游:旧谓外出求官或做官。

(6)沧海:中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

(7)长淮:指淮河。

(8)晏如:安定,安宁。

(9)迍邅:难行。引申为处境不顺。

(10)分首:离别。明活字本作“分手”。

(11)眇然:《畿辅丛书》作“渺然”。

涟上题樊氏水亭拼音版

liánshàngfánshìshuǐtíng
liánshàngfēisuǒǒuwèishìqiān
jīngshízhùguīzhàoduìpíngchuān
lùnxíngchóuqiězhǔrénxián
tíngshàngjiǔchūshúchúzhōngměixiān
shuōhuànyóuláiyīnzhīzhùpiān
zhǔyáncānghǎizhǒngdàozhǎnghuáibiān
shíchángyànbǎikǒunián
língfānxiàqiáoěrqián
xiànshǎopéngcóngxíngzhūnzhān
xiàngféngjūnzhōuyánxuán
míngyòufēnshǒufēngtāoháimiǎorán

作品简介

《涟上题樊氏水亭》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交代涟上过樊氏水亭的缘由。中十二句写樊氏水亭的情况,主人热情好客、情趣淡泊,居住环境优美宜人,令人流连。后六句回视自身行迹遭遇,感慨相聚之难别离之易,于聚散中有身世之感。

创作背景

高适有《东征赋》曰:“岁在甲申,秋穷季月,高子游梁既久,方适楚以超忽。”甲申年为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据赋中所写,此次东游,诗人最后到过山阳(今淮安),“历山阳之村墅,挹襄鄙之邑居。人多嗜艾,俗喜观渔连葭苇于郊甸,杂汀洲于里间。”“襄”即涟水县。此诗有“亭上酒初熟”“菱芋藩篱下”之句,应作于天宝四载(745)秋。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沧浪亭

〔宋代〕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登赏心亭

〔宋代〕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游赏心亭

〔宋代〕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汴河亭

〔唐代〕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晚出新亭

〔南北朝〕阴铿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重题郑氏东亭

〔唐代〕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