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苦昼短》此诗作于元和(806— 820)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注释
(1)光:飞逝的光阴。
(2)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3)食熊则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4)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5)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6)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7)安:哪里。
(8)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9)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10)不得回:不得,不能。回,巡回。
(11)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12)似:一作“是”。
(13)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
(14)碧:一作“白”。
(15)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
(16)滞骨:残遗的白骨。
(17)嬴政:秦始皇。
(18)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
(19)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苦雪四首·其三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苦雪四首·其四
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
穷巷独无成,春条只盈把。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乃知古时人,亦有如我者。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苇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苦寒行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苦哉行五首·其二
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
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
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
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
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
苦哉行五首·其四
妾家清河边,七叶承貂蝉。
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
亲戚不相识,幽闺十五年。
有时最远出,秪到中门前。
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
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
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
弯弓猎生人,百步牛羊膻。
脱身落虎口,不及归黄泉。
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
苦哉行五首·其三
登楼望天衢,目极泪盈睫。
强笑无笑容,须妆旧花靥。
昔年买奴仆,奴仆来碎叶。
岂意未死间,自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万事痛苦业。
得出塞垣飞,不如彼蜂蝶。
苦哉行五首·其五
可汗奉亲诏,今月归燕山。
忽如乱刀剑,搅妾心肠间。
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
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
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
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
苦笋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