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南北朝〕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作品简介

《渡黄河》是南朝诗人范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四句先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再写河水汹猛,渡河十分艰险;中间四句写岸畔所见,先写乡村庭户空旷,田地荒芜,再写人走屋空,只见狐兔横行一片荒凉;末两句写内心的感慨、痛苦和愿望。这首诗笔力劲健,描写真实,又运用典故,寄寓了诗人澄清天下之志。

创作背景

黄河在北魏境内,时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须渡河北上。是此诗当为作者永明十年(492年)出使北魏途中作。是作者为描写渡黄河前后的所见所感,以及表达自己渴望国家统一和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何时才能澄清啊?

注释

(1)迅:疾速,急疾。

(2)汤汤:水势浩大貌。

(3)陵:超越,越过。

(4)桧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

(5)榜:船桨。

(6)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

(7)偃:倒伏。

(8)故塍:过去的田埂。

(9)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10)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

(11)何:何时。

(12)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全文拼音版

huáng
liúxùnqiězhuóshāngshānglíng
guìnánwéibǎngsōngzhōucáishèng
kōngtíngyǎnjiùhuāngchóuchéng
xíngréndànjiànxīng
yánshànglǎoshuǐdāngchéng

作者介绍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范缜从弟。初仕齐,任竟陵王府主簿,为“竟陵八友”之一,又历任零陵郡、始兴郡内史。仕梁,为黄门郎,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他善于写山水诗,诗风宛转流利。有集三十卷,已佚。《全梁诗》辑其诗40余首。

范云的诗

相关推荐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五代〕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宋代〕周邦彦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渡百里湖

〔清代〕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渡扬子江

〔唐代〕孟浩然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