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五十四则

〔近代〕王国维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翻译注释

翻译

四言败坏了有《楚辞》,《楚辞》败坏了有五言,五言败坏了有七言,古诗败坏了有律诗绝句,律绝败坏了有词。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久了,写的人也就多了,慢慢地就会形成套路和习气。最后即使是诗词中的豪杰能人,也很难从中自出机杼,写出什么新意来,于是避开另创新文体,从新的文体中去求得自由和新意。一切文体,往往是从开始的繁盛发展到最后的衰败,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人说,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后者不如前者,我从不信服。但如果单就某一种文体来说,这种说法则又是必然的,千古不易。

注释

全文拼音版

rénjiānhuà··shí
yánéryǒuchǔchǔéryǒuyányánéryǒuyánshīéryǒujuéjuééryǒugàiwéntōngxíngjiǔrǎnzhǐsuìduōchéngtàoháojiézhīshìnánzhōngchūxīndùnérzuòjiětuōqièwénsuǒshǐshèngzhōngshuāizhějiēyóuwèiwénxuéhòuqiánwèigǎnxìndànjiùlùnshuō

相关推荐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代〕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

〔近代〕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有负盐负薪者

〔唐代〕李延寿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知主乎?”

群下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地认罪。

人间词话·第五十九则

〔近代〕王国维

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人间词话·第五十三则

〔近代〕王国维

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人间词话·第三十一则

〔近代〕王国维

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