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作品简介

《清明》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商州过清明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此诗前二句开门见山,指出清明不是清贫寒士的佳节;后二句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风格质朴,用笔传神,选题独具一格。

创作背景

《清明》此诗作于王禹偁贬居商州期间(991-993年)。清明节这天,本应出外踏青赏花,举杯畅饮,使生活增添几分乐趣。可是此时诗人一贫如洗,既无花又无酒,如置身于荒山寺庙里的和尚,清冷孤独,无所慰藉,兴味索然,遂作诗求乐趣慰籍。

翻译注释

翻译

无花无酒地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1)兴味:兴致、趣味。

(2)萧然:萧索的样子。

(3)野僧:山野庙宇的和尚。

(4)乞新火:即向邻舍借来新的火种。古代。风俗每年清明节前一日或前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至清明节重新生火,是为新火。乞,乞讨。

(5)晓窗:清晨的窗户。

全文拼音版

qīngmíng
huājiǔguòqīngmíngxìngwèixiāoránsēng
zuólínjiāxīnhuǒxiǎochuāngfēnshūdēng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 ,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988年),召试,直史馆,迁知制诰,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贬斥,作《三黜赋》以见志。诗学杜甫、白居易,文风平易畅达。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

王禹偁的诗

相关推荐

清江引·惜别

〔元代〕贯云石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平乐·黄金殿里

〔宋代〕王观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