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作品简介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从军行七首·其一》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翻译注释

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注释

(1)独上:一作“独坐”。

(2)海风: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当风。

(3)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4)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5)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6)金闺:对女子闺阁当美称,借指家庭。

全文拼音版

cóngjūnxíngshǒu··
fēnghuǒchéng西bǎichǐlóuhuánghūnshànghǎifēngqiū
gèngchuīqiāngguānshānyuènuòjīnguīwànchóu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从军行

〔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

〔唐代〕刘庭琦

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

阵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

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剑起。

从军行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