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张机九首》是宋代无名氏创作的一组联章词。这是一组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的具有叙事因素的民间抒情词,内容写的是常见的爱情之作中的离愁别恨。“一张机”写织锦女子在陌上采桑的情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意;“两张机”写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别情,表现了女子对即将远离的恋人的深情;“三张机”写初夏蚕老时女子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四张机”表现女子对心上人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心乱如丝;“五张机”写女子因思念心上人而织诗锦上以寄托相思;“六张机”写锦上蝴蝶双飞和女子窗前停梭独看,表现了女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七张机”写女子因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表现女子对前途和命运的隐忧;“八张机”写女子读遍回文诗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其无穷幽怨;“九张机”写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以及对薄情男子的深切指责。全词像一个情节发展比较缓慢的故事,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像一组以女主人公为中心的连环画,幅幅相续,色彩斑斓;像一组以春愁离恨为主旋律的乐章,曲曲凄婉,打动人心。时间、次序、脉络比较清晰,运用典故,讲究辞藻,既有民歌的特色,又有文人加工的印记。
九张机九首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考《九张机》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传入高丽。从时间线上看正是处于文人词创作前期,更确切来讲是词由音乐文学向纯文学过渡之前。此时曲子词依旧是极具音乐性的民间创作,且其联章体的形式正与转踏相对应融合,曾慥在《乐府雅词》中也将其归如“转踏”类。
翻译注释
翻译
一张机,去田头路旁采桑的时候试穿春衣。风晴日暖,浑身慵懒无力。眼看桃花红艳,耳闻莺歌婉转,不禁心荡神移,如醉入迷,春色不让人归。
两张机,那即将远行的心上人勒马停蹄,欲行还止,心事萦绕。深恋的心意要表达又难以启齿。回头一笑,即从花丛中归去了,唯恐让花儿知晓。
三张机,吴蚕已经吐丝作茧了,乳燕也已离巢试飞。在春风吹拂中长洲苑的酒宴刚收场,即派人催索绫罗绸缎,因馆娃宫女,要换歌舞时的衣裳。
四张机,咿哑的织机声伴着哀叹声,紧锁双眉。绾起盘花结,看到自己回梭织成的莲子,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愁思无法排解,心乱得像一团丝。
五张机,在锦上横式花纹里织成沈约的诗。中心有一句的意思没有人能够领会。不说有多少愁恨,也不说有多憔悴,只能这样寄托我深切的相思。
六张机,锦上行行都是各种色彩绚丽的花样。并在花间织出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成双成对,不禁停下梭子,在闲窗影里,独自观赏多时。
七张机,鸳鸯已经织好了但又迟疑不决。只恐怕这一对鸳鸯被人轻易地裁剪开,那么鸳鸯分飞两处,不能团圆,也受着离愁别恨,如何彼此追随?
八张机,锦上织成的到底是谁的回文诗?这回文诗里满含着一片凄凉之意。一行一行地反复诵读,读了以后心情非常苦闷,真的受不了这种相思。
九张机,锦上花并蒂,叶成双,枝连理。自古以来薄情郎的妻子大多是独守空闺。把花叶枝从头到底成双结对地串连在一起,从中心穿过一条丝。
注释
(1)九张机:词牌名,属“转踏”类大曲,平韵格。全曲九段,每段三十字。
(2)采桑陌上:指织锦女子在田间小路上采桑。汉乐府有《陌上桑》,写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的调戏。
(3)啼莺言语:指黄莺宛转美妙的叫声。
(4)行人:行旅之人,即织锦女子的爱人。
(5)立马:驻马。
(6)意迟迟:舍不得与织锦女子离别。迟迟:迟缓。
(7)深心:深厚的情意。
(8)轻分付:想诉说又怕难为情。
(9)只恐被花知:只怕被花看出自己难以诉述的心事。
(10)吴蚕已老:吴地的蚕就要吐丝作茧了。吴蚕,吴地(今江苏南部一带)是产丝之区,故称吴蚕。
(11)长洲苑:吴王的宫苑。长洲:在今江苏苏州西南。苑:宫中的苑囿。
(12)馆娃宫:吴王夫差所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灵岩山。
(13)咿哑:纺织时织机发出的声响。
(14)颦:皱眉。
(15)垂莲子:“垂爱于你”的谐音双关语。莲:谐音“怜”。子:男子的美称,这里指织锦女子的爱人。
(16)绾:盘结回绕。
(17)整:安排。
(18)脉脉:含情欲诉。
(19)织就:织成。
(20)沈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诗写得工整,人称沈郎。这里借指织锦女子的爱人。
(21)中心一句无人会:汉苏伯玉妻作《盘中诗》寄夫,末尾说:“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无人会:无人领会了解。
(22)只恁:只这样。
(23)一晌:吃了一顿饭的时间。晌:一作“饷”。
(24)何计再相随:有什么法子能再一起呢。
(25)回文:即回文诗,可以颠倒、回环读的诗。文:一作“纹”。
(26)阿谁:犹言谁,何人。
(27)厌厌:同“恹恹”,烦恼,愁苦。
(28)萦系:记挂,牵挂。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小雅·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长相思·花似伊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独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游虎丘寺
藓墙围着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
尽抱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竹枝词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重别周尚书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
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彼非过论也,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紫荆花
疏枝坚瘦骨为皮,忽迸红英簇紫蕤。
娇女乍看齿生液,分明茜糁缀饧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