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即事

〔宋代〕王安石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苍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苍苔。

溪水边小院的柴门一半虛掩,一半打开,小桥连接分开的小路,直接通向幽碧的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俯视水面,看见背后有无数棵柳树倒映在水中,隔着屋子还能闻到随风吹送而来的清香,那便是与梅花的芬芳一同飘来。

注释

(1)金陵:南京古名。

(2)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

(3)水际:水边。

(4)柴门: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人家。

(5)一半开:半开半掩。唐杜甫《野老》:“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6)入苍苔:通向长满青苔的小路。苍:一作“青”。

(7)吹香:吹送香气。唐裴说《度洞庭湖》:“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

(8)并:同。

金陵即事拼音版

jīnlíngshì
shuǐcháiménbànkāixiǎoqiáofēncāngtái
bèirénzhàoyǐngqióngliǔchuīxiāngbìngshìméi

作品简介

《金陵即事》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春天时周遭景物,溪流、柴门、小桥、青苔小路,写叶已尽舒之柳与正在盛开之梅,显示了已到浓春,而柳背人照影,梅隔屋吹香,似是有意与观赏保持距离,从而赋与了它们以现实生活中有些羞怯的少女形象。全诗对句造语新奇工整,写景状物妙趣横生,就好像一幅乡野图画,整体显得特别清幽雅致。

创作背景

这首《金陵即事》当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时令为春天,当时他僦居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中,根据眼前所看见的景物,随意挥写,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安石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怀古

〔唐代〕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怀古

〔宋代〕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代〕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金陵怀古

〔唐代〕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