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行》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开篇即描绘了杂草丛生、野水横流的凄惨景象,总写灾难;中间三句具体写出灾荒的严重程度,绘出一幅使人看了不禁要黯然伤神甚至潸然泪下的苍凉画画;末两句,写灾后人们的苦难生活。全诗语言简括,形象生动;信笔写来,寥寥数句,看似平铺直叙但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田家行
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
中田有禾穗不长,狼藉只供凫雁粮。
雨中摘归半生湿,新妇舂炊儿夜泣。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高启与刘基不同,没有直接地参加争夺政权的军事斗争,长期避居农村,全然一派陶渊明式的清高和李白式的洒脱。这种孤傲清高的性格,使他不愿与统治者合作。但他在农村生活中,也能审视时代的命运,作品中突现元代末期战乱或衰败中百姓遭受层层盘剥的主题。《田家行》即是反映阶级剥削、民生疾苦之作,写农村遭遇水灾后的荒芜景象和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的情况,应为其早期隐居吴淞时的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野草茫茫,大水汪汪,上田荒芜,下田淹光。
中田有禾不长穗,只产鸭雁吃的秕糠。
雨中摘些生湿谷物带回家,主妇春米孩子哭喊饿得慌。
注释
(1)行: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
(2)汩汩:水流动的样子。
(3)没:淹没。
(4)穗:谷类植物聚生在一起的花或实。
(5)狼藉:错乱不齐的样子。
(6)凫:水鸟名,俗称野鸭。
(7)半生:一作“半身”。
(8)新妇:泛指已婚的妇女,犹主妇。
(9)舂:把谷类的壳捣掉。
(10)炊:烧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启的诗
相关推荐
田园乐七首·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田园乐七首·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田家三首·其一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田家谣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田家三首·其二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田家乐
稻穗堆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
漫栽木槿成篱落,已得清阴又得花。
田家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田家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田园言怀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