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中丞和蕃

〔唐代〕郎士元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作品简介

《送杨中丞和蕃》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想象杨中丞登陇时的情景;颔联言杨中丞为了公事出使吐蕃,然旅途寂寞,故有新愁;颈联叙述杨中丞去吐蕃时要经过的地区极其辽远;尾联言朝廷内外各民族和睦相处。全诗沉雄苍凉,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汉藏两个兄弟民族团结的良好祝愿。

创作背景

宝以后,吐蕃乘唐王朝的衰弱,侵夺了河西、陇西大片土地,唐王朝无力恢复,只好和吐蕃谈判屈辱性的和平。吐蕃却一面谈和,一面继续侵扰。唐王朝这种和善政策,实质上变成一种屈辱妥协的政策。诗人送这位杨中丞和蕃时,有所感慨,因此在送行惜别之际,写下这首诗,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乘着华贵车子攀登陇山之时,边塞上的春草正好繁茂碧绿。

为了重申旧好听从吐蕃君主,阵阵军鼓敲起心中无限愁思。

黄河源头十分遥远飞鸟难到,青藏高原常年积雪地处极西。

汉朝军队所筑营垒至今还在,沿着它走去不会把道路迷失。

注释

(1)陇:指陇山,位于今陕西、甘肃两省。

(2)君长:这里指称少数民族领袖。

(3)鼓鼙:军鼓。

(4)河源:指位于青海省内的黄河发源地。

(5)雪岭:指西部诸雪山。

(6)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这两句是说过去唐军所筑堡垒现在还存在,但已因双方修好,今天它只起着作为路标的作用了。言外有庆幸国内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意思。

全文拼音版

sòngyángzhōngchéngfān
jǐnchēdēnglǒngbiāncǎozhèng
jiùhǎoxúnjūnzhǎngxīnchóutīng
yuánfēiniǎowàixuělǐnghuāng西
hànlěijīnyóuzàiyáozhī

作者介绍

郎士元(?—780),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唐玄宗天宝末年(756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郎士元集》。

郎士元的诗

相关推荐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代〕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唐代〕李白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