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断垣甃石新修叠,折戟埋沙旧战场。
城里到处都是断垣残壁,战后打仗用的兵器埋入沙子里,犹如古时候的战场一般。
闤闠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
城池被金人焚烧殆尽,只有没过牛羊的荒草,还在顽强地生长着。
注释
(1)闤闠:街市;街道。
(2)煨烬:指烧尽。
断垣甃石新修叠,折戟埋沙旧战场。
闤闠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
断垣甃石新修叠,折戟埋沙旧战场。
城里到处都是断垣残壁,战后打仗用的兵器埋入沙子里,犹如古时候的战场一般。
闤闠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
城池被金人焚烧殆尽,只有没过牛羊的荒草,还在顽强地生长着。
(1)闤闠:街市;街道。
(2)煨烬:指烧尽。
《出合肥北门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战后合肥城为观察对象,前两句“断垣甃石新修叠,折戟埋沙旧战场”通过“新修叠”与“旧战场”的时空对照,展现战争创伤与重建努力的并存;后两句“闤闠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以市场废墟与自然生机的强烈反差,在“春风生草”的永恒轮回中暗藏人事兴衰的苍凉。全诗语言质直而意象沉痛,堪称南宋战争题材绝句中的史诗性小品。
《出合肥北门二首·其二》此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约公元1132-1142年),时合肥刚经历宋金争夺战。诗中“折戟埋沙”化用杜牧《赤壁》诗句,特指绍兴初年刘锜、张俊等部在合肥一带的抗金战役;“闤闠凋零”直指《宋史·五行志》载“淮西大饥,人相食”的惨状。与范成大《州桥》“忍泪失声询使者”的北使诗不同,王之道作为濡须(今安徽无为)人,其诗更具实地见证的震撼力,这种将战争创伤置于春日背景下的写法,开创了南宋边塞诗的新范式。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嗟。
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
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
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悽悽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