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曲

〔唐代〕温庭筠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作品简介

《春愁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闺怨诗。此诗开头两句写破晓时的外景;“远翠”以下六句写美人空床独眠;“蜂喧”两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衬美人孤独寂寞;最后两句以风雨送春之景,写春光虚度、美人迟暮之感。全诗借闺中环境气氛之烘托渲染与自然景物之映衬暗示透露女主人公的外貌、心理与行为,表现其伤春之情。

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乐府诗绝大多数是描写女性的。这首《春愁曲》就是其中之一,是为表现空守闺房的女性的愁思与孤寂而作的。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翻译注释

翻译

用红丝串起露珠一样的珠子做成的帘幕,晶莹透亮,漂亮的珠帘像瀑布一样,“哑哑”地舒放下来。

围绕着睡床的屏风绘有山水,画意清远;地上的熏炉中,双层的云母隔火板上朦胧映出炭火的红光。

在春寒中发簪也带着凉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炉里香料暗燃,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皱叠如浪的红锦被上是拖着长尾、展翅对飞的金凤纹样,凉风吹着一头垂悬如凤尾的发簪缓缓摇曳。

蜜蜂嘤嘤嗡嗡,蝴蝶飞飞停停,悠扬不断,杨柳依依,细草茵茵,柳丝轻柔地拂着赤阑桥的栏杆。

一觉醒来,满树梨花落在绿色的园地上,春风和雨吹拂着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注释

(1)红丝穿露珠帘冷:谓红丝线穿珠而成的帘子上挂着露珠,给人清泠之感。

(2)哑哑:象声词,辘轳汲水时的声音。

(3)下纤绠:放下帘绳。纤绠:本意是井绳,这里是指帘绳。绠:汲水的绳索。

(4)远翠愁山入卧屏:谓屏风上所绘的翠山起伏如愁眉一般。

(5)云母:云母为饰的屏风。

(6)空烘影:空自映照着屏风内之人的孤影。

(7)凉簪:以玻璃为饰的簪子。

(8)玉兔:指玉兔为饰的香炉。或指月亮。

(9)煴香:一作“氤氲”,烟雾弥漫貌。

(10)柳如梦:意谓笼罩在烟幕中的柳树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

(11)锦叠:指锦被。

(12)委堕红:锦被一端坠在床下,可见卧床之人辗转难眠。堕:一作“坠”。

(13)飔飔:凉风。

(14)扫尾:拂动凤尾。

(15)双金凤:双股的金凤钗,或钗上有一双金凤。此钗疑为步摇簪,即簪钗一头垂悬着吊坠似的饰品,可以边走边摆动。

(16)赤阑:赤阑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阑:即“栏”。

(17)委:散落。

全文拼音版

chūnchóu
hóng穿chuānzhūliánlěngbǎichǐxiàxiāngěng
yuǎncuìchóushānpíngliǎngchóngyúnkōnghōngyǐng
liángzānzhuìchūnmiánzhòngyùnxiāngliǔmèng
jǐndiékōngchuángwěiduòhóngsǎowěishuāngjīnfèng
fēngxuāndiézhùyōuyángliǔchìlánxiāncǎocháng
juéhòuhuāwěipíng绿chūnfēngchuīchítáng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春宵自遣

〔唐代〕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春日田园杂兴

〔宋代〕连文凤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