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者》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一位修道者得道飞升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易老的感伤。首联“窗中忽有鹤飞声”以奇幻之笔开篇,暗示道者修行圆满;颔联“来取图书安枕里”写其收拾行装、携鸡犬入山的洒脱;颈联“花开深洞仙门小”描绘仙境幽渺,突出道者超脱尘俗之态;尾联“送客自伤身易老”则转折抒怀,表达诗人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无奈。全诗想象飘逸,语言清丽,在盛唐仙道题材诗中别具一格。
赠道者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赠道者》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为李端中年后所作。唐代道教兴盛,文人多与道士交往,李端亦常游历道观,结交方外之士。诗中“道者”可能指其某位修道友人,诗人借其飞升之事,既表达对道教超脱境界的倾慕,又暗含对自身仕途困顿、年岁蹉跎的感慨。李端晚年确曾隐居衡山,此诗或反映其早期对隐逸修道的向往。
翻译注释
翻译
窗外忽然传来仙鹤飞翔鸣叫的声音,求道的方士知道他所追求的道成了。
取来道藏安放枕中,便驱赶着豢养的鸡犬,一同去往仙山,一同得道飞升。
仙家洞府幽深,遍布鲜花,前方仙门洞口,狭小难行,到达仙境,走在高悬天际的桥梁之上,两旁仙家仪卫飘然而立。
本是送别你得道飞升,但我却悲伤自己是凡人之躯,终归会老去,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了。
注释
(1)士书:道教道藏。
(2)悬桥:高悬的桥梁,去往仙境的必经之路,悬天而建。
(3)羽节:仙家仪卫,夹道相迎,恭迎新飞升的仙人。
(4)待:遇到。
(5)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赠防江卒六首·其五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赠外孙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赠郑夫子鲂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赠远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赠崔秋浦三首·其三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
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
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
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