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五夜光寒》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上片描写边塞景色,下片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情景交融,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康熙帝奉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词人随从扈驾。途经黄花城,词人看到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有感而发,作下《点绛唇·五夜光寒》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2)黄花城:在今北京怀柔境内。纳兰扈驾东巡,此为必经之地。一说在五台山附近。
(3)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南朝梁陆佐公《新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注引《汉旧仪》:“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4)栈: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5)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素香丁香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点绛唇·金谷年年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点绛唇·时霎清明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点绛唇·一种蛾眉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点绛唇·春寒
密雨随风,昨来一夜檐声溜。奈何孱愁。官路梅花瘦。
赋得多情,怕到春时候。如今一病非因酒。试问君知否。
点绛唇·厚地高天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