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心远地自偏"的哲学境界展现精神超脱。诗中"采菊东篱下"成为隐士经典意象,"悠然见南山"达到物我两忘之境,"山气日夕佳"体察自然妙趣,"飞鸟相与还"暗喻生命归宿。全诗语言平淡似口语却意境高远,将日常生活诗化为精神修行,完美诠释"此中有真意"的玄学内涵,开创了中国田园诗"自然即道"的美学传统。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饮酒·其五》此诗作于义熙十三年(417年),陶渊明归隐浔阳柴桑后期。时值晋宋易代之际,刘裕屡次征召皆被拒绝。诗人借"饮酒"组诗明志,以"结庐人境"的生存选择,实践"大隐隐于市"的哲学。作品诞生于门阀政治崩解期,其"心远地偏"的命题,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对抗政治污浊的精神范式,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核心文本。
翻译注释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4)君:作者自谓。
(5)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6)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7)南山:指庐山。
(8)山气:山间的云气。
(9)日夕:傍晚。
(10)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11)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12)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13)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