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宋代〕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作品简介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小女孩们的天真烂漫和活泼笑闹;下片写出她们备受管束、内心悲伤,女孩们的生活冷暖实际上丝毫不被关心。这首词将多个画面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对比强烈,读之令人怜惜。

创作背景

相传周邦彦在汴京当太学生的时候,见到一群年幼的歌女,她们本是天真活泼的年龄,却被送进坊曲(唐宋时的青楼),强使学艺,不得自由。周邦彦对她们不幸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同情,于是作了《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饰打扮便在清池边摆弄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弦拨出悲伤的音律。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注释

(1)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挽:攀引、牵拉。

(3)桐花:桐树开的花。

(4)两鬓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发髫,两边鬓发下垂。

(5)小妆:稍稍打扮。

(6)踏袜:打着袜角,还没来得及穿鞋。

(7)趁:追逐。

(8)跳脱:又称“条脱”,手镯。

(9)拨尽:弹奏。

(10)剪:裁制。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zhēngwǎntónghuāliǎngbìnchuí
zhēngwǎntónghuāliǎngbìnchuíxiǎozhuāngnòngyǐngzhàoqīngchíchūliánchènfēngér
tiàotuōtiānjīnshuāngwànzhòngjìnxiánbēihánshuíkěnjiǎnchūn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负责整理宫廷乐律。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语言典丽,结构严谨。著有《清真集》,其创制的《六丑》《花犯》等新调丰富了词牌形式。作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其词作对宋词格律化发展影响深远,王国维评"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