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平

〔金代〕元好问

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嗟。

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

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

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

作品简介

《出东平》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离开东平返回忻州时情形。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世路艰辛的感慨和诗人穷愁潦倒的凄凉之情。全诗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夏天,诗人应邀前往山东东平万户(万户,官名,元朝时设置,为世袭军职)严实家中作客,逗留过一段时间。秋天,诗人携家离开冠氏回归故乡忻州,途中写下了《出东平》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羸弱的老马艰难地拉着席车,回望着高城不由得长声咨嗟。

市井上人声喧嚷,就像是水要腾沸,人世间长路漫漫,一点也不见边涯。

穷愁潦倒,本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六年漂泊,空置下这可怜的破家。

东园中的翠柳红花,西湖中的澄波绿水,都写进我的新诗,到处去向人炫夸。

注释

(1)东平:府名,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改郓州设置,州治在须城,就是今天的山东东平。时,东平有许多友人,如严实、李杲等,在诗人羁管期间给过他很多帮助。

(2)凌兢:小心恐惧,战战兢兢的样子。

(3)席车:车厢四周围上席子的车。

(4)高城:这里是指东平城。

(5)市声:集市中的嘈杂声。

(6)浩浩:本是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是用来形容人声鼎沸。

(7)世路:这里指世间人事的经历,等于说人生道路。

(8)殊: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表示否定的程度达到某种极限,意思是“一点也(不)”“根本(没有)”等。

(9)涯:边际,尽头。

(10)潦倒:颓丧失意。

(11)往来空置六年家:等于说“六年往来空置家”。往来,意思是漂泊流浪。六年,自诗人被拘管在聊城至今,已经过了五年,六年是说的约数。

(12)东园:在东平,元好问常常前往游赏。

(13)西湖:此指的济南大明湖。

(14)剩著:全都写在,全都写进。剩,副词,意为“尽”,“都”。

全文拼音版

chūdōngpíng
lǎolíngjīngyǐnchēgāochénghuíshǒuzhǎngjiē
shìshēnghàohàofèishìyōuyōushūwèi
liáodàoběnmíngwǎngláikōngzhìliùniánjiā
dōngyuánhuāliǔ西shuǐshèngzhexīnshīdàochùkuā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出塞

〔明代〕于谦

健儿马上吹胡笳,旌旗五色如云霞。

紫髯将军挂金印,意气平吞瓦剌家。

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

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

左将才看收部落,前军又报缚戎王。

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出城

〔唐代〕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出都二首·其一

〔金代〕元好问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稜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出还

〔唐代〕韦应物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悽悽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出妇赋

〔魏晋〕曹丕

念在昔之恩好,似比翼之相亲。惟方今之疏绝,若惊风之吹尘。夫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

伤茕独之无恃,恨胤嗣之不滋。甘没身而同穴,终百年之常期。信无子而应出,自典礼之常度。

悲谷风之不答,怨昔人之忽故。被入门之初服,出登车而就路。遵长途而南迈,马踌躇而回顾。

野鸟翩而高飞,怆哀鸣而相慕。抚騑服而展节,即临沂之旧城。践麋鹿之曲蹊,听百鸟之群鸣。情怅恨而顾望,心郁结其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