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其一》此诗为晚唐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组诗的第一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隋炀帝开凿汴河的历史功过。前两句"万艘龙舸绿丝间"以夸张笔法再现隋炀帝南巡的奢靡场景,"载到扬州尽不还"暗指其亡国结局;后两句"应是天教开汴水"却笔锋一转,指出汴河贯通南北的客观效益。全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批判隋炀帝荒淫的同时,也肯定了运河的历史价值,体现了皮日休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的辩证史观。
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作于咸通年间(860-874年)皮日休游历汴河时。晚唐时期,汴河仍是维系帝国命脉的交通要道,但藩镇割据已使运河功能衰退。诗人通过隋炀帝的教训,隐晦批评当时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诗中"地无山"的描写,既写运河工程的伟大,也暗讽统治者"无视民生疾苦如山"的盲目。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与其《橡媪叹》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一脉相承。
翻译注释
翻译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注释
(1)舸:大船。
(2)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3)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4)一千馀里:通济渠长一千三百余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皮日休的诗
相关推荐
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汴州乱二首
【其一】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其二】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一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授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