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赏心亭

〔宋代〕王琪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千里秦淮似是雕绣玉壶,江山清丽,壮美最是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故友远去飘渺如冲天云鹤,旧画难寻那珍品《袁安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光阴冉冉,我离开京城已经数年,白发萧萧我要终老于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残秋的蝉儿不理会我登临之意,西风里,又送来阵阵鸣声到我的座处。

注释

(1)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2)赏心亭:故址曾位于水西门市民广场附近。为北宋进士丁谓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到昇州(两年后诏改江宁府)上任后所建。

(3)秦淮:南京有秦淮河。

(4)壮:加强。

(5)吴都:三国时东吴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之地。

(6)辽天鹤:古代神话传说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千年后,化鹤归辽(见《搜神记》卷一)旧时尝用“化鹤”为死亡的代称。

(7)卧雪图:周昉(一说为王维)所画的《袁安卧雪图》。

(8)冉冉:慢慢地。

(9)萧萧:萧索,冷落。

(10)会:理会,理解。

(11)噪:虫或鸟叫。

金陵赏心亭拼音版

jīnlíngshǎngxīntíng
qiānqínhuáizàijiāngshānqīngzhuàngdōu
rénhuàliáotiānjiùhuànánxúnxuě
rǎnrǎnliúniánjīngguóxiāoxiāohuálǎojiāng
cánchánhuìdēnglínyòuzào西fēngzuò

作品简介

《金陵赏心亭》是北宋诗人王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描写了金陵江山如画的美景;颔联写诗人念及往事,想到故友的离去,旧画难寻;颈联感叹时光流逝;尾联用“残蝉”的鸣声进一步烘托了诗情。全诗写得一波三折,十分感人,是一首情景合一的上乘之作。

创作背景

《金陵赏心亭》此诗是一首暮年登临之作。从“残蝉”、“西风”可推知该诗作于秋末之时。

据《至正金陵新志》等书记道,“赏心亭在下水门(今南京西水关)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并记述丁谓赴任前,宋真宗赵恒赐给他一幅唐代画家周昉(字仲朗)绘的《袁安卧雪图》,丁谓便将这幅名画张挂在赏心亭中。数十年后,该画被一太守以凡笔所画的《芦雁》易之。而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接任太守的作者王琪有感于此事,登亭赋此诗。

作者介绍

王琪(生卒年不详),字君玉,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举进士,释褐授江都主簿。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试学士院,授馆阁校勘。五年,签书南京留守判官事。嘉祐四年,知饶州。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知杭州,二年,徙扬州,以礼部侍郎致仕,年七十二。今存《漫园小稿》一卷。王琪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金陵夜泊

〔唐代〕罗隐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代〕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