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赏心亭》是北宋诗人王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描写了金陵江山如画的美景;颔联写诗人念及往事,想到故友的离去,旧画难寻;颈联感叹时光流逝;尾联用“残蝉”的鸣声进一步烘托了诗情。全诗写得一波三折,十分感人,是一首情景合一的上乘之作。
金陵赏心亭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金陵赏心亭》此诗是一首暮年登临之作。从“残蝉”、“西风”可推知该诗作于秋末之时。
据《至正金陵新志》等书记道,“赏心亭在下水门(今南京西水关)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并记述丁谓赴任前,宋真宗赵恒赐给他一幅唐代画家周昉(字仲朗)绘的《袁安卧雪图》,丁谓便将这幅名画张挂在赏心亭中。数十年后,该画被一太守以凡笔所画的《芦雁》易之。而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接任太守的作者王琪有感于此事,登亭赋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千里秦淮似是雕绣玉壶,江山清丽,壮美最是吴都。
故友远去飘渺如冲天云鹤,旧画难寻那珍品《袁安卧雪图》。
光阴冉冉,我离开京城已经数年,白发萧萧我要终老于江湖。
残秋的蝉儿不理会我登临之意,西风里,又送来阵阵鸣声到我的座处。
注释
(1)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2)赏心亭:故址曾位于水西门市民广场附近。为北宋进士丁谓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到昇州(两年后诏改江宁府)上任后所建。
(3)秦淮:南京有秦淮河。
(4)壮:加强。
(5)吴都:三国时东吴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之地。
(6)辽天鹤:古代神话传说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千年后,化鹤归辽(见《搜神记》卷一)旧时尝用“化鹤”为死亡的代称。
(7)卧雪图:周昉(一说为王维)所画的《袁安卧雪图》。
(8)冉冉:慢慢地。
(9)萧萧:萧索,冷落。
(10)会:理会,理解。
(11)噪:虫或鸟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琪的诗
相关推荐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有谁见、罗袜尘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
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怕佩解、却返瑶京。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明池·天阔云高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金陵三迁有感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金灯花
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惟翻艳艳丛。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金字经·樵隐
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金字经·胡琴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金缕曲·春梦年来惯
春梦年来惯。问卿卿,今宵可是,故人亲见?试剪银灯携素手,细认梅花妆面。料此夕、罗浮非幻。一部相思难说起,尽低鬟,默坐空长叹。追往事,寸肠断!
尊前强自柔情按。道从今,新欢有日,旧盟须践。欲笑欲歌还欲哭,刚喜翻悲又怨。把未死、蚕丝牵恋。那更眼波留得往,一双双,泪滴珍珠串。愁万斛,怎抛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