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崇宁二年(1103)冬诗人离开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武昌)时。前四句叙述自己无辜遭贬被迫赴任之事,中有愤慨之意;五六句写故旧亲友追送,“杯盘泻浊清”五字见真情;末两句是作者对亲友的答谢辞。全诗语言平易流畅,用典较少,语意凄恻,感情真切朴实。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祗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此诗是黄庭坚晚年从鄂州贬往宜州时所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在沙市寓居,直到冬天过去。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移至鄂州寓居。后又被贬去瘴疠之地的宜州。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晚,时值严冬,诗人乘船赴贬所,写下了这首律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来不及将生米煮熟就要前往官府报到,岂敢违抗帝王规定的行程。
只好连夜从武昌县出发,一觉睡醒后就己经来到了汉阳城。
劳烦邻居乡亲殷勤地前来为我送行,杯盘不小心洒下清冽的美酒。
我真应该在蛮瘴之乡终老,只担心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乡亲的深情厚谊。
注释
(1)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
(2)汉阳:今属湖北武汉。
(3)亲旧:犹亲故。
(4)短句:古代的七言诗歌,人们习惯称长句,五言则为短句。
(5)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淅:淘过的米。
(6)敢:岂敢。
(7)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8)程:期限。
(9)宵征江夏县: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江夏县: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10)睡起汉阳城:是说待到天亮的时候,已泊舟对岸的汉阳了。
(11)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
(12)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13)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今广西宜山)。
(14)老:终老,到老死去。
(15)答:这里指报答之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