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作品简介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此诗为《长信秋词》组诗第四首,以心理描写见长,展现失宠宫妃的复杂心境。首句"真成薄命"直抒命运悲叹,"久寻思"暗示长期的精神折磨;次句"梦见君王"与"觉后疑"构成梦境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后两句通过"火照西宫"的宴饮场景与"复道奉恩"的回忆叠映,形成强烈的时空反差。全诗以"疑"字为诗眼,将宫妃从自我怀疑到确认被弃的心理过程刻画入微,较之前三首更显心理描写的深度。

创作背景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此诗延续班婕妤典故,但更侧重表现开元后期宫廷"但见新人笑"的现实。唐代宫廷夜宴频繁(如《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夜宴百花亭"),诗中"火照西宫"正是这种生活的折射。王昌龄通过失宠宫妃的视角,揭露了君主恩情的无常性,其"分明复道"的细节记忆,与"觉后疑"的现状形成残酷对比,较之一般宫怨诗的泛泛之叹更具批判力度。

翻译注释

翻译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注释

(1)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2)寻思:思索;考虑。

(3)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4)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全文拼音版

chángxìnqiūshǒu··
zhēnchéngmìngjiǔxúnmèngjiànjūnwángjiàohòu
huǒzhào西gōngzhīyǐnfēnmíngdàofèngēnshí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长沙送李十一

〔唐代〕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相思·铁瓮城高

〔宋代〕秦观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长安清明

〔唐代〕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长亭怨·旧居有感

〔宋代〕张炎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长相思

〔南北朝〕吴迈远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长安道

〔唐代〕崔颢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拜揖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应始知。

长生乐·阆苑神仙平地见

〔宋代〕晏殊

阆苑神仙平地见,碧海架蓬瀛。洞门相向,倚金铺微明。处处天花撩乱,飘散歌声。装真筵寿,赐与流霞满瑶觥。

红鸾翠节,紫凤银笙。玉女双来近彩云。随步朝夕拜三清。为传王母金箓,祝千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