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拼音gǔ rén yǐ yòng sān dōng zú , nián shào jīn kāi wàn juàn yú 。

出处出自唐代杜甫所作的《柏学士茅屋》。

意思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注释古人已用三冬足:“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原文链接 《柏学士茅屋》拼音版+原文翻译

相关诗句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屈大均《鲁连台》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陈子昂《白帝城怀古》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高适《蓟门行五首·其五》
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谢灵运《命学士讲书》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李商隐《韩碑》
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黄庭坚《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韩琦《寄题广信军四望亭》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王安国《游庐山宿栖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