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鹿知随草,饥鹰故上鞲

拼音yě lù zhī suí cǎo , jī yīng gù shàng gōu 。

出处出自宋代姜夔所作的《答沈器之二首·其一》。

意思野鹿懂得到长草的地方去觅食,饥鹰为了食物而甘愿受人驱使。

注释随草:随草而食。上鞲:站到猎人臂鞲上去,臂鞲,古时束衣袖的一种皮革臂套。猎人用以停立猎鹰,见猎物而放飞。

原文链接姜夔《答沈器之二首·其一》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高适《淇上别业》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岑参《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野人泣血漫相明,和氏之璧无连城。
——黄庭坚《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王建《田家行》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方干《送从兄郜》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温庭筠《南湖》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刘叉《偶书》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刘基《古戍》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