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拼音dà yǔ lǐ bǎi chuān , ér tí bù kuī jiā 。

出处出自唐代李白所作的《公无渡河》。

意思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注释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原文链接 《公无渡河》拼音版+原文翻译

相关诗句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李峤《雪》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刘仙伦《题岳阳楼》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毛泽东《四言诗·祭母文》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汉乐府《相逢行》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苏轼《屈原塔》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杜甫《古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