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拼音dà yǔ lǐ bǎi chuān , ér tí bù kuī jiā 。

出处出自唐代李白所作的《公无渡河》。

意思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注释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原文链接李白《公无渡河》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陈师道《别三子》
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
——佚名《增广贤文·其三》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王寂《日暮倚杖水边》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何希尧《柳枝词》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杜甫《壮游》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孟郊《上达奚舍人》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郑板桥《题游侠图》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李峤《雪》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