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肖像

方干

唐代诗人

方干(836—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诗人。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以诗闻名。其诗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田园,风格清润小巧,尤工律诗,《题君山》《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等作意境幽远。与贾岛、姚合友善,诗风相近,同属"苦吟派"。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著有《玄英先生集》,虽终身布衣,但诗艺精湛,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对五代诗风有一定影响,《全唐诗》存其诗六卷。方干最著名的十首诗

赵嘏肖像

赵嘏

唐代诗人

赵嘏(806—852),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会昌四年进士,官至渭南尉,世称“赵渭南”。其诗工于七律,清圆熟练,多有警句,如“长笛一声人倚楼”,因得绰号“赵倚楼”。有《渭南诗集》传世。赵嘏最著名的十首诗

权德舆肖像

权德舆

唐朝宰相、文学家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代文学家、宰相。贞元进士,历官礼部、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诗文雍容典丽,长于碑志制诰,为当时文坛盟主。主张文质并重,提携后进。著有《权文公集》,《全唐诗》存其诗十卷。权德舆最著名的十首诗

本寂肖像

本寂

晚唐名僧

本寂(840—901),唐代高僧,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姓黄,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少习儒,十九岁出家,后参谒洞山良价并得法,住抚州曹山(今江西宜黄),故法系称“曹洞宗”。他阐发良价“五位君臣”宗旨,使曹洞宗风大振,后世尊为“曹山本寂”。其禅法注重默照内观,思想体系严密,对中国禅宗及日本佛教影响深远。本寂最著名的十首诗

皇甫冉肖像

皇甫冉(大历十才子)

唐朝时期大臣

皇甫冉(722—767),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年进士,曾任无锡尉、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等职。其诗清新飘逸,工于写景,尤长五七律,为大历诗风代表之一。有《皇甫冉诗集》传世。皇甫冉最著名的十首诗

郑谷肖像

郑谷

唐末著名诗人

郑谷(851—910),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晚唐诗人。光启三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其诗清婉明白,曾因《鹧鸪诗》得名“郑鹧鸪”。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号“芳林十哲”。著有《云台编》。郑谷最著名的十首诗

戴叔伦肖像

戴叔伦

唐代诗人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代诗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其诗题材广泛,风格清丽深婉,尤擅五言,边塞诗雄浑,田园诗淡远。代表作《女耕田行》反映民间疾苦,《塞上曲》展现戍边豪情。诗论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对后世意境理论有重要影响。《全唐诗》存其诗近三百首,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与韦应物并称,体现了由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过渡。戴叔伦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之涣肖像

王之涣(诗家天子)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诗雄浑豪迈,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最为脍炙人口,虽仅存诗六首,却篇篇经典。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辞官漫游,与高适、王昌龄等交游唱和。诗风壮阔昂扬,尽显盛唐气象,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骆宾王肖像

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七岁作《咏鹅》传诵千古,其诗文辞华美,尤擅骈文,讨武曌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锋芒毕露,连武则天读后亦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兵败后下落成谜(一说被杀,一说遁入空门)。诗作开拓了初唐气象,对扭转六朝绮靡文风有重要贡献。骆宾王最著名的十首诗

刘复肖像

刘复

唐代进士第

刘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号、籍贯均失考。约为大历、贞元年间人。工诗,与诗人皎然等有唱和。《全唐诗》存其诗十六首,多为送别寄赠与乐府旧题之作,诗风清丽流畅,以《送王伦》《春游曲》《长歌行》等较著名。刘复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