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传世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词》《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米芾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吕岩(约796—?),字洞宾,号纯阳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人。唐代著名道士,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传说其得道成仙,为“八仙”中最具影响力者。其形象融合道教内丹思想与民间信仰,多见于文学、戏曲。传世作品有《吕祖全书》《百字碑》等,多为后人托名所作。吕岩最著名的十首诗

薛涛(约768—832),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人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列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传下的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薛涛最著名的十首诗

黄巢(820—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私盐贩出身。乾符二年(875年)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后自立为帝,国号“大齐”。曾攻陷长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其诗《不第后赋菊》气势凌厉,充满反叛精神。

杨炯(650—692),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幼聪慧,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其诗以五律见长,风格雄健激昂,《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开盛唐边塞诗先声。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曾任盈川令,卒于任,世称杨盈川。虽存诗仅三十余首,但格律严整,气象宏大,推动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杨炯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洞(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慕贾岛诗风,尊其为“贾岛佛”,其诗雕琢字句,风格清奇僻苦,属“贾姚”诗派。终生未第,漂泊而终。《全唐诗》存其诗三卷,多写旅愁怀古与隐逸之思。李洞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毂(生卒年不详),字虚中,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末诗人。乾宁五年(898年)进士。官至尚书郎。后弃官归隐,号“临沂子”。工诗,尤长于乐府,诗风激愤苍凉,多反映乱世之痛与民生疾苦。《全唐诗》存其诗十八首,以《玉树曲》《苦热行》《红蔷薇歌》等最为著名,其“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之句,深刻讽刺了晚唐政局。王毂最著名的十首诗

曹松(828—903),晚唐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避乱栖居洪都西山,七十余岁方中进士,授校书郎。诗学贾岛,工于铸字炼句,意境幽深,多写旅思羁愁与山林生活。《全唐诗》存其诗两卷,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广为传诵。曹松最著名的十首诗

杨巨源(755—?),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交游唱和。其诗格律工稳,语言精练,名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广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杨巨源最著名的十首诗

詹敦仁(914—979),字君泽,五代闽国至北宋初年隐士、诗人。先世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随王审知入闽,后隐居于泉州安溪佛耳山。拒闽王王昶之聘,有“清隐先生”之誉。其诗多咏山水隐逸,诗风淡泊自然。《全唐诗》及《全宋诗》共存其诗数首,是研究五代闽地文化的重要人物。其子詹琲亦以隐逸闻名。詹敦仁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