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伦肖像

昙伦

隋唐僧人

昙伦(?—626),俗姓孙,汴州浚仪人。隋唐时僧,年十三出家。受戒后,不读经礼佛,唯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以念心为志。隋文帝仁寿二年,召住京师大庆严寺。卒年八十余。其参禅之偈,六祖慧能曾称之。

昙延肖像

昙延

北朝齐、周和隋初僧人

昙延(516—588),北周至隋初高僧。俗姓王,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十六岁出家,精通《涅槃经》,曾于太行山百梯寺隐居撰述。北周武帝灭佛时,隐于太行山。隋文帝即位后,应召出山,授昭玄统管僧尼,为隋代佛教复兴之关键人物。奏请文帝度僧、建寺、译经,深受敬重。其学说承北方涅槃师传统,是隋代佛教宗派兴起前的重要义学僧。

王通肖像

王通

隋代大儒、思想家

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隋代大儒、思想家,门人私谥“文中子”。曾献《太平策》于隋文帝,不用,遂退居河、汾之间,聚徒讲学,仿《六经》著《续六经》(已佚)。主张儒、佛、道三教可一,其思想经弟子董仲舒等人传至唐初,对贞观之治有深远影响。其言论被门人辑为《中说》(《文中子中说》),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

魏澹肖像

魏澹

隋代文学家

魏澹(生卒年不详),隋代文学家。字彦深,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北齐时入仕,隋文帝时官至著作郎、太子舍人。博学有才,曾受诏另撰《魏书》以矫正魏收之失,其书简正,世称“善史”,已佚。亦工诗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五首,多为咏物之作,诗风清丽,以《咏桐》《咏阶前萱草》等较著名。

萧琮肖像

萧琮

梁靖帝,西梁末代皇帝

萧琮(562—607),西梁末代皇帝(585—587年在位)。字温文,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皇后萧氏之兄。在位仅二年,隋文帝征其入朝,遂废西梁,封莒国公。隋炀帝即位后,因民间谶语疑其谋反,被废黜后忧愤而卒。虽为帝王,但无诗文传世,其生平是南北朝后期宗室依附强权、命运多舛的缩影。

辛德源肖像

辛德源

隋代文学家

辛德源(生卒年不详),隋代文学家。字孝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少沉静好学,博涉经史。北齐时官至中书舍人,入隋后,蜀王杨秀辟为掾属,后因杨秀谋反事牵连,忧卒于太原。工诗能文,与卢思道、李德林等友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九首,多为咏物与边塞题材,诗风刚健清丽,以《霹雳引》《短歌行》《成连》等较著名。

徐仪肖像

徐仪

南朝陈历史人物

徐仪(?—608)南朝陈东海郯人。徐陵子。少聪明机警,善《周易》,举高第,为秘书郎,出为乌伤令。陈后主祯明初迁尚书殿中郎兼东宫学士。陈亡入隋,隐于钱塘赭山。炀帝召为学士,除著作郎。

许善心肖像

许善心

隋代文学家、史学家

许善心(558—618),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人。隋代文学家、史学家。幼聪慧,十五岁能属文。仕陈为撰史学士,入隋后官至通议大夫、给事郎。奉炀帝命续成其父许亨未完成的《梁史》。宇文化及弑炀帝时,因其不肯朝贺叛军而被杀。博学多识,工诗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四首,如《奉和还京师》《神雀颂》等,风格典丽。

薛德音肖像

薛德音

隋代文学家

薛德音(?—621),隋代文学家。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隋内史侍郎薛道衡之从子。博学有俊才,与从父薛道衡齐名。隋末任起居舍人,后为王世充中书令。王世充败后,因其所作檄文言辞激烈,被唐军诛杀。其诗文多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悼亡》,诗风哀婉真挚,是隋代诗歌的零星遗存。

姚察肖像

姚察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陈至隋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仕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吏部尚书,隋授秘书丞。性至孝,博极群书,精于史学。奉隋文帝命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其子姚思廉续成《梁书》《陈书》。亦工诗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游明庆寺》,风格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