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一肖像

王处一

金代著名道士

王处一(1142—1217),号玉阳子,世称“玉阳真人”。宁海(今山东乳山)人。金代著名道士,全真教“北七真”之一,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师从王重阳,苦修于云光洞,常赤脚行走山野,故又称“铁脚仙人”。金宣宗曾召见问道。其诗词多阐扬全真教理,风格玄逸超脱。著有《云光集》,是研究全真教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王处一最著名的十首诗

白华肖像

白华

金末元初诗人

白华(生卒年不详),字文举,号寓斋,隩州(今山西河曲)人。金末文学家。贞祐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官、右司郎中。金亡后降宋,后又北归,居真定,教授子弟。其子白朴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华善诗文,为金末“名臣文派”代表,《中州集》存其诗一首。虽作品多佚,但其文学家族背景(子白朴、兄白贲)在金元文坛影响显著。

陈汝言肖像

陈汝言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陈汝言(1331—1371),字惟允,号秋水,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原籍蜀阆州(今四川阆中),后迁居吴县。与兄陈汝秩并称“大髯小髯”,师法董源、巨然、赵孟頫、王蒙,传世作品有《百丈泉图》《仙山图》《荆溪图》等。 陈汝言元末任张士诚军事参谋,明洪武初任济南经历,后坐事被杀。其《百丈泉图》融合董源披麻皴与王蒙解索皴技法,《仙山图》承赵孟頫古意风格,倪瓒曾题跋赞其“秀润清远” 。与王蒙合作《岱宗密雪图》,以弹粉法改绘雪景 。子陈继为明代翰林检讨,孙陈宽继承家学。

王寂肖像

王寂

金代文学家

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明昌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王寂最著名的十首诗

杨奂肖像

杨奂

金末元初文学家、诗人、官员

杨奂(1186—1255),本名焕,改为奂,又名英,字焕然,号紫阳,后称关西先生,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金末举进士不中,教授乡里。金亡,北渡寓冠氏。元太宗诏试诸道进士,奂两中赋论第一,荐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在官十年,请老归。卒谥文宪。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家贫而喜周人之急。有《还山遗稿》。杨奂最著名的十首诗

邓千江肖像

邓千江

金代词人

邓千江(生卒年不详),金代词人。临洮(今属甘肃)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以一首《望海潮·上兰州守》词闻名于世,此词雄浑壮阔,被誉为金词中的佳作。元人陶宗仪称其“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鱼儿》相颉颃”。

李汾肖像

李汾

金代官员

李汾(1192—1232),金代末年诗人。字长源,平晋(今山西太原)人。少聪颖,以才学闻名。曾举进士不第,后为尚书省掾。工于诗,其诗风格沉郁苍凉,多感时伤事之作。元好问《中州集》录其诗,称“诗尤有奇趣”,惜英年早逝。李汾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哲肖像

王哲(王重阳)

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

王哲(1113—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故世称王重阳。陕西咸阳人。金代著名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道德经》、《孝经》、《般若心经》为主要经典,创立全真教。其修行强调清静无为、修心炼性,不尚符箓与外丹。收徒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等“全真七子”,使全真教广为传播,对后世道教影响极大。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立教十五论》等。王哲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遵古肖像

王遵古

金代官吏

王遵古(约1131—1197),字元仲,号东海散人,盖州熊岳(今辽宁营口)人。正隆五年(1160年)进士。大定十三年(1173年),任汾州观察判官,入为太子司经。复出为同知博州防御使事,澄州刺史。文行兼备,为政能缘饬以儒雅,潜心伊洛之学。承安二年(1197年)六月,授翰林直学士。

魏道明肖像

魏道明

金代诗人、进士

魏道明(1232—1315),金末元初文人。字德明,号白云散人,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少时与刘因齐名。金亡后不仕,隐居教授。其诗冲淡自然,多隐逸之趣。著有《白云集》,另曾为蔡松年词作注,号《萧闲老人明秀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