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承庆(640—706),字延休,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唐代官员、诗人。进士及第,武则天朝官至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为官恭慎,擅长文辞。《全唐诗》存其诗七首,以《南行别弟》《南中咏雁》等羁旅诗最为著名,诗风凄婉真挚。其名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广为传诵。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王元(生卒年不详),字文元,唐末五代诗人。桂林(今广西桂林)人。与诗人廖融、任鹄等交游,隐居于山水间。工诗,苦吟雕琢,诗风清润,多写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全唐诗》存其诗五首,以《登祝融峰》《题邓真人遗址》《怀翁宏》等较为著名。

王缙(700—781),字夏卿,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宰相、诗人。著名诗人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俱有才名。历仕玄宗至代宗朝,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晚年因事贬括州刺史。工诗文,善草隶,《全唐诗》存其诗八首,多奉和应制与送别之作,诗风清雅。

钱熙(953—1000),字太雅,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北宋初年文人。为吴越王钱俶之侄。入宋后,于雍熙二年(985年)登进士第。官至殿中丞。工诗文,辞采敏捷,《全宋诗》录其残句数联。其名句“鹤归已改新城郭,牛卧重寻旧墓田”广为传诵。

孟简(?—823),字几道,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人。唐代官员、诗人。进士擢第。历仕德宗至穆宗朝,官至户部侍郎、山南东道节度使。性俊拔尚义,曾参与永贞革新。工诗,善行书,《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多写景酬赠,以《咏欧阳行周事》《酬施先辈》等较著名。

刘孝孙(?—642),荆州(今湖北江陵)人。唐代文学家。隋末即有声名,入唐后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太子洗马。博学工文,尤擅诗,诗风清丽,多咏物应制之作。《全唐诗》存其诗七首,以《咏笛》《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等较为著名。

廖凝(生卒年不详),字熙绩。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人,一作廖匡凝。初隐于南岳衡山,后仕南唐,为彭泽令,官至水部员外郎。工诗,与李建勋、左偃等交游唱和,诗风清浅自然,多吟咏山水隐逸。《全唐诗》存其诗三首及断句数联,以《中秋月》《闻蝉》等较著名。

李浩(1116—1176),临川(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历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金州教授。今录诗五首。

李正封(771—844),字中护,郡望陇西(治今甘肃临洮)人。唐元和二年(807年)登进士第,迁司勋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能诗。其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之句,朝野通赏之。《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又二句。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四、《新唐书》卷七二、《唐诗纪事》卷四十等。

李暇(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号、籍贯、生平事迹均失考。约为玄宗天宝年间人。《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多为拟古乐府与闺怨题材,诗风哀婉清丽,以《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怨诗》等较著名。其名句“罗敷初总髻,蕙芳正娇小”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