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鉴藏家,文徵明次子。官至和州学正。精于书画及古物鉴定,擅画山水,笔墨疏秀,承袭家学;亦工诗,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等。文嘉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李舜臣(1499—1559),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明山东乐安人。嘉靖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南国子监司业,累官太仆寺卿,未履任而报罢。闲居二十年。性简重慎详,一意经术,谓汉儒去古未远,其说可信,又以六书正汉儒注疏舛误。有《愚谷集》。李舜臣最著名的十首诗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明末女诗人,工诗词,为文学家叶绍袁之妻。生于书香门第,其姐妹、女儿皆能诗,家族才媛辈出。作品多抒写家庭生活与个人情怀,清婉真挚。著有《鹂吹集》(又名《午梦堂集》),后人辑有《梅花诗》等。沈宜修最著名的十首诗

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晚号尧峰,人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顺治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参与修撰《明史》。以病辞归,隐居太湖尧峰山,专心著述。通经学,长于古文。与魏禧、侯方域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汪琬最著名的十首诗

林熙春(1552—1631),字志和,号仰晋,广东海阳(今潮州)人。明代官员。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吏科给事中、太仆寺少卿等职。为官刚直敢言,因谏争触怒神宗,罢归乡里。天启年间曾短暂复出,后再度辞官。晚年热心桑梓教育及公益,倡修广济桥等。著有《林熙春集》,谥“忠宣”。林熙春最著名的十首诗

张道洽(1205—1268),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张道洽最爱的就是梅花,咏梅诗之多之精,远远超过林逋,不下三百首,称他为“梅花诗人”更是当之无愧。张道洽最著名的十首诗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湖南桃源人。明代文学家。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四川提学佘事。与袁宏道交善,为“公安派”代表作家之一,主张性灵文学。其文清新诙谐,小品文尤佳,著有《雪涛阁集》、《雪涛谐史》等。

曾棨(1372—1432),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少詹事。才思敏捷,工诗文,深受成祖赏识,曾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其文章典丽,诗风清润,著有《西墅集》。曾棨最著名的十首诗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前七子"之一。弘治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牵涉刘瑾案罢官,归乡后寄情声伎。其散曲爽朗,《中山狼》杂剧借寓言讽世,开创明代单折短剧先河。诗文古朴,《武功县志》颇负盛名。与王九思共创"康王体",推动北曲复兴。著有《对山集》,虽政治失意,但文学戏曲成就卓越,在复古派中别具特色。康海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山西太原人。明代中期名臣。成化二十年进士,历事三朝,官至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主持西北军务期间,重用王阳明等平定宁王之乱,巩固边防,功绩显著。著有《晋溪奏议》、《漕河图志》等,谥“恭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