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楚人对屈原的遭遇,怀有深深的悲哀,写出了对屈原悼念的心情,抒发出自己对屈原的伟大形象的敬仰之情。
五月五日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国的百姓为他意见和建议的不被君主容纳而感到悲哀。
哪里能制止君主身边的小人谗言呢,只不过试图驱赶河里的蛟龙罢了。(言外之意就是让屈原在葬身的汨罗江中安静的离去,再也没有外人干扰他的生活了。 )
现在已时过境迁,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目前需要做的是要追随屈原的遗踪遗志,一直坚持和发扬下去。
碧绿的沅水和湘水平静而安详,也算告慰了屈原的在天之灵,河岸两边的许多山峰都不由自主地倒映在沅水和湘水中,与屈原共享一千多年以后的和平美好时光。
注释
(1)楚人:楚国人,这里指楚国的百姓。
(2)哀:悲痛之意。
(3)不容:不为世间所不容。容,容媚之意。
(4)何尝:反问语气,哪里,并不是,未曾之意。
(5)奈:怎样。
(6)谗谤:诽谤之意,屈原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很多“谗”字,比如“众谗人之嫉妒兮”,比如“被离谤而见尤”。意译为,未曾奈何诽谤。
(7)徒欲:白费力气地做某事,徒劳地去做什么事情。比如张九龄诗句“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8)却:退,此处指阻挡之意。比如李白诗诗句“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9)蛟龙:兴风雨的的龙,这里指秦国。
(10)未泯: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之意。比如陆游诗“虽然此心犹未泯,何至死去同蠢蠢。”
(11)生前恨:指活着的时候的遗憾和悔恨。比如赵汸诗句“鹃声似挟生前恨,蝶舞曾忘梦里愁。”
(12)追:寻求,寻找。指端午节人民纪念屈原,或者是传说中听闻屈原自沉,人们纷纷向水里扔食物。
(13)没:等同于首句的“沉”。也可以理解为照应屈原《九章》中的“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14)踪:踪迹,可以指精神,情操。甚至可以理解为屈原的尸体。
(15)沅湘:沅水和湘水,典故出屈原《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后人多用沅湘二字凭吊屈原,如戴叔伦诗“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如陆游诗“半世学骚终不近,空余清梦上沅湘。”
(16)碧潭:碧绿色的深水处。指的就是屈子自沉之处。这个词也可以追到屈原诗里,比如《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17)应自:应该,当然会。比如周美成词句“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18)照:映照(出倒影)。
(19)千峰:众多山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梅尧臣的诗
相关推荐
五岁咏花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五月十日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五松山送殷淑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
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不知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