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

〔唐代〕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作品简介

《楼上》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时所作。诗人登楼远望,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漂泊的悲凉。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对国家动荡的关切融为一体,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和"每饭不忘君"的忠爱精神。

创作背景

《楼上》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期。诗中"皇舆三极北"指代宗朝廷在北方,"五湖南"谓自己漂泊洞庭湖区域;"乱离难自救"既写个人老病无依,也喻国家动荡难平。此时距杜甫逝世仅一年,诗中"终是老湘潭"一语成谶,是其生命末期对自身命运的悲怆预言。

翻译注释

翻译

站在楼头嘹望着残破的天地,我只能临风搔首,忧国忧民一筹莫展竟使人焦虑得不断地在抽拔着这白玉的发簪。

想到君王乃是在这三极以北,而此一身却飘泊在五湖之南。

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

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

注释

(1)空搔首:一筹莫展,搔头也无法解决问题。

(2)白玉簪:戴朝冠时用来插定发、冠的器物。

(3)皇舆:国君所乘的高大车子,多借指王朝或国君。

(4)三极北:东西南三极之北。地有四极,长安在北面,故称。

(5)五湖:指洞庭、青草、具区、兆滆、彭蠡五个湖泊。五湖南,写自身所在,远离京都,难以报效国家。

(6)恋阙:心恋京都,即依恋君主。阙:皇宫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此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

(7)劳肝肺:五内俱劳,形容思念之心极其苦切。

(8)论:一作“抡”。

(9)愧杞楠:愧对栋梁之才。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才。

(10)乱离:因动乱而飘泊。

(11)终:终究。

(12)老:老死。

(13)湘潭:县名,属潭州,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今湖南省湘潭市。这里泛指湖南。

全文拼音版

lóushàng
tiānkōngsāoshǒupínchōubáizān
huángsānběishēnshìnán
liànquēláogānfèilùncáikuìnán
luànnánjiùzhōngshìlǎoxiāngtá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宋代〕辛弃疾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深院

〔唐代〕韩偓

鹅儿唼啑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宋代〕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