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

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作品简介

《有感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政论诗。这五首诗提出息战、行俭德、封建的文治主张,呼吁君主下“哀痛诏”罪己,与民更始,抒发了作者在当时复杂时势下特有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情况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全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第一首诗,诗人质问那些节度使不感君恩,不思报国。广德元年(763)春,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征讨叛军的唐朝将领仆固怀恩,为培植党羽,奏请朝廷以史朝义部将薛嵩、田承嗣、李怀仙等为河北诸镇节度使。代宗只求苟安一时,竟然答应了。这些降将,各据一方,不修职贡,反使朝廷接连派遣使者,前去慰谕。

创作背景

《有感五首》一般认为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当时杜甫在梓州一带。而杨伦持不同观点:“此诗或编在广德元年之春,事迹既多不合。或编在是年冬,方当蕃寇狓猖,乘舆播越,岂宜有‘慎勿吞青海’语,且此时而欲议封建,则亦迂矣。详其语意,当是收京后广德二年(764)春作。盖吐蕃虽退,而诸镇多跋扈不臣,公复忧其致乱,作此惩前毖后之词。未几,仆固怀恩遂引吐蕃、回纥入寇,亦已有先见。所谓编次得,则诗意自明也。”这五首诗和当时国家的政治军事有密切关系。

翻译注释

翻译

将帅们深蒙恩泽,而兵戈连年不断。

至今仍劳主上操心,不知他们何以报国。

可叹这次吐蕃入寇那白骨累累的新战场,原来就是旧日功臣们所开拓的边境。

乘槎一去,消息断绝,教人往何处去寻觅当代的张骞。

注释

(1)云台:指唐开国以来至安史乱前拓边有功诸将。

(2)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乘槎”二句:指广德元年(763)四月御史大夫李之芳等出使吐蕃被扣留之事。

全文拼音版

yǒugǎnshǒu··
jiāngshuàiméngēnbīngyǒusuìnián
zhìjīnláoshèngzhǔbàohuángtiān
báixīnjiāozhànyúntáijiùbiān
chéngcháduànxiāochùzhāngqiā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南歌子·有感

〔宋代〕苏轼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梁,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观芙蓉有感

〔宋代〕岳珂

芙蓉城边观芙蓉,开时澹白蔫深红。

新晴著人过于酒,聊与老面回春风。

少年白面岂长好,花落花开不知老。

老来会有少年时,对酒不饮将何为。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宋代〕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宋代〕吴文英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

〔宋代〕刘克庄

妾出于微贱。少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街坊拍衮。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叹。

夜坐有感

〔宋代〕何梦桂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