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组诗中的第五首,作于成都草堂时期。诗人以暮春景象为背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柳絮和桃花,在看似闲适的笔触中暗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鲜明,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少见的婉约风格。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虽暂得栖身之所,但心中仍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诗中"肠断江春"道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颠狂柳絮"、"轻薄桃花"的意象既写暮春实景,又暗喻世事无常、人心浮躁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杜甫借景抒怀的艺术功力。
翻译注释
翻译
站在春光欲尽的江边心肠似断,拄着藜杖踟蹰于长满青草的小洲。
如颠似狂的柳絮随风乱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注释
(1)春江:一作“江春”。
(2)尽:一作“白”。
(3)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4)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全文拼音版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绝句漫兴九首·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绝句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绝句二首·其一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
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绝句漫兴九首·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绝句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六首·其三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袅缆,小径曲通村。